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癲病·氣虛痰結證簡介

癲病·氣虛痰結證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定義 4 癲病·氣虛痰結證的癥狀 5 證候分析 6 癲病·氣虛痰結證的治療 6.1 治法 6.2 針灸治療 7 關於癲狂 8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癲病·氣虛痰結證 1 拼音

diān bìng ·qì xū tán jié zhèng

2 英文參考

depressive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and phlegm binding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癲病·氣虛痰結證(depressive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and phlegm binding[1])是指陽氣不足,痰濁內結,以精神抑郁,淡漠少語,甚則目瞪若呆,妄聞妄見,面色萎黃,便溏溲清,舌淡體胖,苔白膩,脈滑或弱等為常見癥的癲病證候[2]。

4 癲病·氣虛痰結證的癥狀

癲病·氣虛痰結證患者精神抑郁,淡漠少語,甚則目瞪若呆,妄聞妄見,面色萎黃,便溏溲清,舌淡,舌體胖,苔白膩,脈滑或弱[3]。

5 證候分析

脾虛痰結,心竅被蒙,故見上述神誌失常之癥。脾氣虧虛,故見面色萎黃、便溏溲清。舌淡胖、苔白膩、脈滑或脈弱,均為氣虛痰結之象。[3]

6 癲病·氣虛痰結證的治療 6.1 治法

癲病·氣虛痰結證治宜益氣健脾,滌痰開竅[3]。

6.2 針灸治療

[3]

選穴:以足陽明胃經穴和背俞穴為主。取脾俞、豐隆、足三裏、神門、心俞。

隨證配穴:不思飲食者,加下脘、內關。

刺灸方法:針用平補平瀉法。

方義:脾俞、豐隆、足三裏健脾益氣以化痰濁。心俞、神門可開竅醒神。

7 關於癲狂

癲狂(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4]、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1])為病名[5]。是指以情感 *** 與低落、躁狂與抑郁交替出現為主要表現的腦神疾病[1][6]。出《黃帝內經靈樞·癲狂》等篇。癲與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7]。主要病因病機為陰陽失調,情誌抑郁,痰氣上擾,氣血凝滯[7]。其病變在肝、膽、心、脾[7]。癲是因情誌內傷,臟腑功能失調,致痰氣郁結,蒙蔽心竅所致。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沈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為特征,多見於青少年,治當疏肝理氣,化痰開竅,以及補養心脾等法;狂證以喧擾不寧,躁妄打罵,動而多怒為特征,治當鎮心祛痰,清肝瀉火,以及安神定誌等法[7][3]。因二者在癥狀上不能截然分開,又能相互轉化,故癲狂並稱[7]。由於癲狂二證,常與氣血凝滯有關,故可根據不同證候,適當參用活血化瘀之品[7]。本證多見於青壯年[7]。

現代醫學中的各類精神異常及精神障礙疾患,如精神分裂癥(包括狂躁型、抑郁型)、反應性精神病均屬本證範疇,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感情、行為具有非現實性,不易理解和彼此分離不相協調為特點,可根據特征作不同治療[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