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稼穡艱難
原文
古人欲知稼穡①之艱難,斯②蓋③貴④谷務本⑤之道也。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種之,茠鋤⑥之,刈⑦獲之,載積之,打拂⑧之,簸揚之,凡幾涉⑨手而入倉稟,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註釋①稼穡:播種和收獲,泛指農業勞動。②斯:指示代詞,這。③蓋:表示推測,大概。④貴:以.....為貴。⑤本:根本,這裏指生產。⑥茠(hāo)鋤:茠,通“薅”。薅鋤:鋤草用的短把兒小鋤。這裏用作動詞,指鋤草。⑦刈:割。多用於草類或谷類。⑧拂:古人用連枷擊打谷子以脫粒。⑨涉:經歷。
參考譯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務農艱辛的道理,是為了讓人珍惜糧食,重視農業勞動。吃飯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三天不吃糧食,父子之間就沒有力氣互相問候。糧食要經過耕種、鋤草、收割、儲存、春打、揚場等好幾道工序,才能放進糧倉,怎麽可以輕視農業而重視商業呢?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蓋:表推測語氣,大概; ②貴:以.....為貴,看重; ③本:根本,這裏指生產。 ④安:怎麽。
2.翻譯:
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譯文:吃飯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三天不吃糧食,父子之間就沒有力氣互相問候。
3.上文作者的主要觀點是:
重視農業是立國的根本;只有了解農民的辛苦,才能重視農業,做好其他事務。
12.★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
原文
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①伎②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③猶④求飽而懶營⑤饌⑥,欲曖而惰裁衣也。
(選自 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註釋①薄:這裏指小。②伎:同“技”,指技能。③是:這。④猶:如同,好像。⑤營:謀求,謀取。⑥饌:食物。
參考譯文
諺語曾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學起來簡單就貴在是否去學,這就如同學習讀書壹般。世上的人不論是聰明還是愚蠢,都希望認識很多的人,見識很多事,卻不肯用功讀書,這就好像想吃得飽又懶得做飯,想穿得暖和又懶得做衣服。
文言知識
釋“是” “是”在現代漢語中多作判斷詞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時期,它多作代詞用,相當於“這”。上文“是猶求飽而懶營饌”中的“是”,即指“這”,句意為這好像追求吃飽而卻懶得謀取食品。又,“是人也不知好惡”,意為這個人不知好壞。又,“是處不宜住人”,意為這裏不適宜住人。自漢以後,“是”逐步有了判斷的作用,但這種用法也不多。如《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句話中的“是”,即作判斷用。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薄:與“厚”相對,引申為小。②是:這;③猶:如同,好像。④營:謀求,謀取。
2.翻譯:
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
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的還是智慧的,都想認識很多的人,見識很廣的事,但卻不肯讀書學習。
3.上面這則民間諺語告訴我們壹個什麽道理?
世上的事不是錢財重要,而是讀書學習技能最重要。
13.★孫泰逸事
原文
孫泰,山陽人,少師皇甫穎,操守頗有古賢之風。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托,曰:“其長損壹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詰之,泰曰:“其人有廢疾,非泰不可適。”眾皆伏泰之義。嘗於市遇鐵燈臺,市之,而命洗刷,卻銀也。泰亟往還之。
參考譯文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拜皇甫穎為師,誌行品德很有古代賢人的風度。孫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兒。起初是姨母年紀老了,把兩個女兒托付給孫泰,說:“長女壹只眼睛瞎了,妳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為妻。有人問他的緣故,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孫泰曾經在市場上遇見壹座鐵燈臺,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制品。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
閱讀訓練
1.解釋
(1)頗:很 (2)風:風範 (3)長:長女 (4)卒:死亡
(5)市:買
3.文中的兩件事體現了孫泰怎樣的思想品德?
重義氣,善良,誠實
14. ★蔡磷堅還亡友財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吳縣人。重諾責①,敦②風義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④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 郎君。”卒輦⑤而致之。
參考譯文
蔡磷,字勉旃,吳縣人。(他)重視諾言和責任,重視情誼。有壹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沒有立下任何字據。過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千兩白銀還給他。他朋友的兒子很吃驚的樣子,不肯接受,說道:“哎呀!沒有這樣的事情,哪裏有寄放千兩白銀卻不立字據的人?而且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呀。” 蔡勉旃笑著說:“字據是在心裏,不是在紙上。妳的父親知道我誠實守信,所以不告訴妳。”最終用車子把千兩白銀送還給他。
註釋
①諾責:諾言和責任。②敦:重視。③風義:情誼。④語:告訴。⑤輦(niǎn):車子,這裏是“用車子運”的意思。
閱讀訓練
1.解釋
(1)亡何:“亡”同“無”,沒有 (2)其人亡:亡,死亡
(3)語:告訴 (4)知:了解 (5)致:送還
2.朋友的兒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不相信有人寄放千兩白銀而不立字據,而且他父親也沒有告訴他。
3.這則短文的主題是什麽?
贊揚蔡磷的誠信品質。
15. ★王恭從會稽還
原文
王恭①從會稽②還,王大③看之。見其坐六尺簟(diàn)④,因語恭:“卿東⑤來,故應有此物,可以壹領⑥及我?” 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無長⑨物。”
註釋王恭:東晉重臣。會稽:古地名,今浙江紹興市。 王大:王恭的族叔。簟:竹席子。⑤東:會稽在東晉國度建康(今南京市)的東面。⑥壹領:壹張。領,量詞。⑦薦:草墊。⑧丈人: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可譯為“您”。⑨ 長(cháng):多余,剩余。
參考譯文
王恭會稽回來,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著壹張六尺長的竹席,就對他說:“妳從東邊回來,壹定有很多這種東西,能拿壹張給我嗎?”王恭沒有回答。王大離開後,王恭就把坐著的這張席子給王大送去了。自己沒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墊上。後來王大聽說此事,十分吃驚,就對王恭說:“我原本以為妳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妳要。”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從來沒有多余的東西。”
閱讀訓練
1.解釋:
卿:妳,對人的尊稱 舉:拿、把 謂:以為、認為
對:回答說 悉:熟悉,了解
3.上文有“恭無言”,王恭沒說什麽,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無余席
4.上文即成語“身無長物”的出處,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除自身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貧窮。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16. ★錢太守斷鵝
原文
萬歷中,錢若賡守臨江,有異政。有鄉人持壹鵝入市,寄店中後他往。.還,索鵝,店主賴之,雲:“群鵝我鵝也。”鄉人不平,訟於官。公令人取店中鵝,計四只,各以壹紙,給筆硯,分四處,令其供狀。人莫不訝之。食傾,,使人問鵝供狀不?答曰:“未。”又頃,下堂視之,曰:“狀已供矣。”守指壹鵝曰:“此鄉人鵝。”眾人怪之,守曰:“蓋鄉人鵝食野草,糞色青;店鵝食谷栗,糞色黃。”店主伏罪.。
參考譯文
萬歷(明神宗年號)年間,錢若賡做臨江郡的太守,有許多奇怪的政策。有個鄉下人拿著鵝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別的地方。回來後要回自己的鵝,店主抵賴說:“這壹群鵝,都是我的鵝。”鄉下人到告到衙門。錢大人命人取來店裏的鵝,***四只,各給它們壹張紙、筆、硯,分在四個地方,讓他們寫供狀。人們全都感到驚訝。吃完飯,派人問鵝寫完供狀沒有?差役回答說:“沒有。”不壹會出來,到堂下看看,說:“鵝已經交待了。”並指著壹只鵝說:“這是鄉下人的鵝。”人們都對這件事感到奇怪。原來鄉下人的鵝吃野草,鵝糞的顏色是清淡的;店裏的鵝吃谷物糧食,鵝糞的顏色是黃的。店主於是認罪。
閱讀訓練
1.解釋
(1)守:做太守 (2)持:拿著 (3)索:要回
(4)狀:陳述 (5)少頃:過了壹會兒
3.店主敢於賴賬而占有鄉下人的鵝,原因是:
(1)鵝的外表長得差不多,鄉下人無法辨認。
(2)沒人可以證明鄉下人把鵝寄在他店裏。
4.從錢太守斷鵝可知他是個怎樣的人?
生活經驗豐富,斷案方法巧妙。
17. ★博學之,審問之
原文
博學之①,審問之②,慎思之③,明辨之④,篤行之⑤。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⑥;有弗問③,問之弗知⑦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⑧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註釋
①博學,多方面地學。博,寬廣。之,指學的對象。②審問,詳細地問。之,指問的對象。③慎思,慎重地考慮。之,指思的對象。④明辨,明確的分辨。之,指辨的對象。⑤篤行,踏踏實實的實行。之,指行的對象。⑥大意是:除非不學,學了就壹定要學會,學不會,不能休。“有弗學”,按字面講是“有不學的時候”或“有不學的東西”,實際應了解為“不學則已”。措,擱置,終止。以下四句仿效此句。 ⑦知,懂。⑧弗得,指不得結果。
參考譯文
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壹番道理絕不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終止。
閱讀訓練
1.解釋
(1)篤:堅定 (2)思:思考 (3)辨:辨別 (4)行:實行
3.上文中與“篤行之“相照應的句子是:
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18. ★殺身成仁
原文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①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②,小人窮斯濫矣④。”
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註釋
①興:起。②慍:音yùn,怒,怨恨。③固窮:固守窮困,安守窮困。④窮斯濫矣:斯,就。濫,泛濫,指胡作非為。
參考譯文
(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陳國遭到了斷糧數日的厄運,跟隨的弟子們都餓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憤憤不平地見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困時就會胡作非為。”
孔子說:“誌士仁人,不會因貪生怕死而傷害仁義,只會犧牲生命去成全仁義。”
閱讀訓練
1.(1)絕:斷絕;(2)從者:跟隨的人,文中指跟隨孔子的學生;(3)興:起身;(4)窮:窮困。
3.君子與小人在窮困料到時的區別是(用自己的話回答):
君子在窮困潦倒時能固守節操,堅持秉承壹貫的仁義而不退縮;小人則貪生怕死、無所不為而傷害仁義。
19.★棄書捐劍
原文
項籍①少時,學書不成,去②;學劍,又不成。項梁③怒之④。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壹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學。
後劉、項相爭,劉邦智取,項籍以力鬥,然終為劉所敗,乃智窮也。
註釋①項籍:項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棄學書)。③項梁:項羽的叔父。怒④之:意動用法(以之為怒)⑤略:大概。⑥竟;完畢。
參考譯文
項籍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也只能與壹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後來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學習下去。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籍則以蠻力拼鬥,然而最終被劉邦打敗,是智力用盡了。
閱讀訓練
1.解釋
(1)少時:年少時候 (2)怒之:對他很生氣 (3)足以:能夠 (4)足:值得
3.項羽年少時不肯學書學劍,而後終為劉邦所敗,這個故事給人的教訓是什麽?
項羽年少時,學什麽都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因此,長大後雖然也有雄心壯誌,但最終因缺乏真才實學而導致慘敗,這就告訴我們,學習壹定要持之以恒,堅持到底。
20.★陸遊家訓
原文
後生才銳①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②,令熟讀經學③,訓以寬厚恭謹④,勿令與浮薄⑤相處,自此十許年,誌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壹端⑥。吾此言,後人之藥石⑦也,各須謹之,毋⑧貽⑨後悔。
註釋①才銳:才思敏捷。 ②簡束:檢點約束。 ③經學:指儒家經典,諸子百書。④恭謹:謙虛謹慎。⑤浮薄者:浮躁輕薄之徒。⑥端:這裏指壹個方面。⑦藥石:治病的藥和石針,這裏指良藥,規勸。⑧毋:同“無”。⑨貽(yi):留下。
參考譯文
後輩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壞事,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做父兄的人應當引以為憂,而不能夠把這當作是高興的事。壹定要經常約束他們,命令他們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謙虛謹慎,不要讓他們與遊手好閑的人來往和相處。從這以後十多年,誌向和情趣自然養成。不這樣,那些可以擔憂的事情,不會只有壹個。我這些話,是年輕人的治病的藥和石針,都應當謹慎對待,不要給後人留下後悔和遺憾。
閱讀訓練
1.解釋
(1)之:指代,這樣的人。 (2)憂:擔憂 (3)令:命令,規定
(4)恭謹:恭敬,謹慎 (5)令:讓,使 (6)自從:從這以後
3.上文說了壹件什麽事?對我們有什麽教育意義?
天生聰明、才思敏捷、智慧過人的人要特別註重自身修養;家裏生有這樣的孩子尤其要加強約束和管教,不要讓他們與浮誇子弟混在壹起。
陸遊的家訓對今天仍有意義,今天我們更要加強思想教育,因為如果教育不好,他們的破壞和影響將會更大。
21.★病痞
原文
余病痞①且悸,謁醫視之,曰:“唯伏神②為宜③。”明日,買諸市,烹而餌之,病加甚。召醫而尤④其故,醫求觀其滓,曰:“籲!盡老芋也,彼鬻藥者欺子而獲售。子之懵也,而反尤於余,不以過乎?”余戚然慙慚,愾然憂,推是類也以往,則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眾矣,又誰辨焉!
(選自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
參考譯文
我得了腹內郁結心悸反常的病,到醫生那看病,說:“只有茯苓適合治療。”第二天,到市場上買,煎好服下了,病加重。叫來醫生責問他緣故,醫生要求觀看藥渣,看後說:“唉!全是老芋頭啊,那賣藥的欺騙妳而將他的老芋頭賣出。妳自己糊塗,卻反而怪於我,不是過分嗎?”我憂愁慚愧,憤恨憂心,將這類事推而廣之,那麽世上像這樣以芋頭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誰來分辨呢!
註釋①痞:肚子裏生的硬塊。 ②伏神:中藥名,外形似芋。 ③宜:合適。④尤:指責 ⑤病:危害。⑥諸:之於。
閱讀訓練
1.解釋:
(1)謁:請,拜訪; (2)宜:合適; (3)諸:之於;
(4)尤:指責; (5)鬻:賣; (6)病:危害
2.翻譯:
彼鬻藥者欺子而獲售
翻譯:那賣藥的欺騙妳而將他的老芋頭賣出。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烹而餌之”中的“餌”的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B )(餌:服;前:走上前;均為名詞作動詞。)(鬥:想北鬥星;蛇:像蛇;犬:像狗壹樣;分(fèn):按名分;均為名詞作狀語。)
A.鬥折蛇行(《小石潭記》)
B.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後序》)
C.其壹犬坐於前。(《狼》)
D.予分當引決。(《指南錄後序》)
4.從全文看,“鬻藥者”得逞的原因是:
買藥者的無知(或:“子之懵也”。)·
22.★司馬光勤學
原文
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壹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遊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誌,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選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
參考譯文
司馬光是宋哲宗時期的宰相,曾經主編《資治通鑒》,是當時的名臣。他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壹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卻獨自苦讀,壹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他自己說:“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時間長了,就讀遍了古籍,見多識廣,記憶牢固,他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閱讀訓練
1.解釋:
(1)嘗:曾經; (2)為:擔任; (3)若:如; (4)既:已經;
(5)俟:等到; (6)已:停止; (7)及:等到; (8)或:有時
2.翻譯:
(1)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
譯文:(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
(2)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誌
譯文:等到他長大了,讀遍了古代書籍,見多識廣,記憶牢固。
3.司馬光學習的特點是:(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發奮苦讀勤學,詠其文,思其義,於是所得多矣。
23.★昔有長者子
原文
昔有長者子①,入海取沈水②。積有年載,方得壹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直。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選自伽斯那《百喻經》)
註釋 ① 長者子:年長有聲望之人的兒子。② 沈水:即沈香木,因木質堅硬,能沈於水,故名。③ 售:賣出去。 ④ 直:通“值”價值。
釋“詣”
“詣”可解釋為“前往”、“到……去”。上文中“詣市賣之”,譯為前去市場出賣它。又,“詣官訟之”,意為前往官府將這事告狀。“詣”也可解釋為“拜訪”、“拜見”。《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句意為漁人到了郡府,去拜見太守,稟報了如此這般的情況。
參考譯文
很久以前,有壹位年長者的兒子,到海中打撈沈香這種木料。過了壹年,才打撈了壹車,並把它運回家。他把沈香木拿到市場上去賣,由於價格昂貴,壹直沒有人買。過了許多天,他都沒能賣出去,感到很疲勞厭煩,十分苦惱。他看到賣木炭的,都很快地將木炭賣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沈香燒成木炭,這樣就可以很快賣出去了。於是就把沈香木燒成木炭,運到市場賣掉,只賣了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世間上的愚人也是這樣。
閱讀訓練
1.解釋
(1)方:才; (2)詣:前往; (3)以:因為
(4)故:原因; (5)為:成為; (6)直:同“值”,價值
2.翻譯:
(1)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直。
譯文:他就把所有的沈香木燒成了炭,拉到市場上去賣,結果得到不到半車炭的價值。
(2)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譯文:世上的愚人也像這樣。
3.妳從文中得到的啟示是:
做事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見異思遷,應有耐心和恒心。
24★嶽飛二三事
原文
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①,迎歸。母有痼疾,藥餌必親②。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家無姬侍,吳玠素服飛,願與交歡③,飾④名姝遺⑤之。飛曰:“主上宵旰⑥,豈大將安樂時?”卻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飲,帝戒之曰:“卿異時到河朔,乃可飲。”遂絕不飲。帝初為飛營第⑦,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續資治通鑒》)
註釋①求訪:尋找。②藥餌(ěr)必親:壹定親自給母親餵藥。③交歡:結友。④飾:打扮。⑤遺(wèi):送給。⑥宵旰(gàn ):即宵衣籲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飯,形容終日操勞國事。⑦營第:建造住宅。
參考譯文
嶽飛特別孝順,她的母親留在黃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尋找他母親,並且接了回來。她的母親有病,經久難愈,嶽飛就壹定要親自給母親餵藥。嶽飛的母親去世,嶽飛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沒有婢女伺候,吳玠壹向敬仰嶽飛,願意與他結為好友,將奴婢打扮成美女送給他。嶽飛說:“主上終日為國事操勞,怎能是臣子貪圖享樂之時?”嶽飛沒有接受,將美女送回。吳階就更加的敬仰飛了。嶽飛嗜酒,皇帝告誡他:“妳等到了河朔,才可以這樣酗酒。”於是從此不再飲酒。皇帝曾經想要給飛建造壹個住宅,嶽飛推辭道:“敵人尚未被消滅,怎能能夠建立自己的家呢?” 有人問:“天下何時才會太平?”嶽飛說:“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閱讀訓練
1.解釋
(1)至:極,很; (2)遣:派遣; (3)素:壹向,向來
(4)遺:贈送; (5)絕:戒絕; (6)惜:吝惜
2.翻譯:
敵未滅,何以家為?
譯文:敵人尚未被消滅,怎能能夠建立自己的家呢?
3.從文中可以看出嶽飛是個什麽樣的人?
答:孝敬、自律、知錯就改、以天下為己任
25.★和尚敬茶
原文
靈隱寺僧某,以茶得名,鐺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數等,恒視客之貴賤以為烹獻;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壹奉也。壹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出佳茶,手自烹進,冀得稱譽。貴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壹等烹而進之。飲已將盡,並無贊語。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貴官執盞壹拱曰:“甚熱。”
(選自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卷六·鴿異》)
參考譯文
靈隱寺的某個和尚,憑借烹煮茶而得名,對烹茶的工具都精通。這樣以後他儲蓄的茶有幾種,經常看客人的貴賤來烹茶進獻給他;那些最上等的茶葉不是高貴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會全部拿出來。壹天,有高官到來,那個和尚恭敬地拜見,拿出好茶,和尚親自動手烹煮進獻給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稱攢,高官默不作聲的樣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葉烹煮進獻給他。高官已經喝完了,並沒有稱攢。和尚著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問道:“茶怎麽樣?”高官拿著茶杯手壹擡說:“茶太熱。”
閱讀訓練
1.解釋:
(1)以:憑借,因為; (2)及:以及; (3)進:進獻; (4)待:等待
2.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理解正確的壹項是( C )(A儲蓄;B恭敬;D水的溫度高,與“冷”相對。)
A.然所蓄茶有數等 蓄:含蓄
B.壹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壹等烹而進之 惑:迷惑不解
D.貴官執盞壹拱曰:“甚熱。” 熱:熱情
3.翻譯:
(1)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壹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葉,不是高貴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會全部拿出來。
(2)手自烹進,冀得稱譽。
僧人親自動手烹煮進獻給(貴官),希望得到(他的)稱贊。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趨炎附勢,攀附權貴,奉承拍馬。
4.文末僧人聽了貴官的話後的心情應是( C )
A.愉快、滿意 B.厭惡、不滿
C.失望、沮喪 D.仇恨、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