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雜卦·《周易》原文註解與鑒賞

雜卦·《周易》原文註解與鑒賞

雜卦 《周易》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鹹》速也,《恒》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註釋〕 《比》樂:比卦卦義為輔佐君主,受到任用,得到俸祿,故樂。《師》憂:“師”為軍隊,轉義為戰爭,擔憂戰敗。與:給予。“與”和“求”都是對民而言。見:通“現”,指物初生而出現於地上。蒙:萌發。按高享言,“災”前當有壹“不”字。此“不”字已誤入下句“《萃》聚而《升》不來也”中。輕:通“勁”,意為強。賁:飾。無色:裝飾用色彩太多,等於無色。兌:悅。見:通“現”,意思是為他人欣賞就能受到任用。巽:在巽卦爻辭中意為伏,這裏表示隱居。故:事。無故:《象傳》解釋隨卦卦義為休息。飭(chì):整治。《象傳》解釋蠱卦為“振民育德”。晉:晉卦卦象是日出地上。明夷:明夷卦卦象是日入地中,象征賢人受罰。誅:這裏意為罰。遇:這裏意為“遏”。睽外:《序卦》解釋睽卦言人離家在外。此句字序有誤,當為“《旅》寡親”。離上:離為火,火勢向上。坎下:坎為水,水向下流。履:在地上行走。不處:不停在原地。需:這裏意為駐足有所等待。歸:女子出嫁。待男行:等待男子親迎而行。決:決定。憂:當讀為“消”。

(施忠連)

?

〔鑒賞〕 《雜卦》與《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系辭上》、《系辭下》、《序卦》、《說卦》構成《易經》的“十翼”。《雜卦》是“十翼”的最後壹篇,也是其中最簡短的著作,僅以寥寥二百多字概括《易經》的全部內容,壹般以壹、二個字概括壹卦的主旨和特點。它不依照今本《周易》六十四卦次序,而是錯綜交雜各卦講說其意義,所以稱為“雜卦”。此文看起來雖然“雜”,但也有規律可循。文章差不多都以二卦為壹組,比較它們的卦義。文中大過卦以上並論的二卦都是對立卦,但是符號成對立形態的二卦前後排列順序往往同今本卦序、因而也就同《序卦》相反,這大概是為了押韻的需要。全篇都用韻文,便於人們記誦卦名和卦義,這可能是它能夠保存、流傳下來的壹個重要原因。

在解說卦名和卦義的時候,《雜卦》對於經意、《彖傳》、《象傳》和《序卦》各有所取,既繼承了它們的思想成果,也提出了自己獨有的見解。如《雜卦》說:“《漸》女歸待男行也”,這個說法與《易經》相符,但是不合於《彖傳》和《象傳》。《彖傳》釋“漸”為“進”,而《象傳》說為漸進,進步。《雜卦》有“《比》樂《師》憂”的名言,但是比卦有“後夫(後來者)兇”的卦辭和“比之無首(意為輔佐君主卻被殺),兇”的爻辭,這沒有什麽可樂的;而《彖傳》、《象傳》和《序卦》都認為比卦講輔佐。師卦卦辭言“無咎”,“九二”爻辭說“在師中吉,無咎”,這卻是令人高興的;而《彖傳》、《象傳》和《序卦》都把“師”理解為擁有眾多百姓,這也是好事。可見,“《比》樂《師》憂”都不合於經意及《彖傳》、《象傳》和《序卦》。《雜卦》的說法顯然是為了突出兩卦在意義上的對立。

《序卦》是從卦序的角度探詢每壹卦的意義,與此不同,《雜卦》是以相反的方式鋪陳各卦卦義。它在解說六十四卦卦義的時候,這種方法似乎成了壹種固定的模式,有時不顧《易經》文字的本來含義,使人產生削足適履的感覺,但是它至少具有兩個重要作用:

第壹,進壹步深化了《周易》的思想體系。盡管相反相成是《周易》的根本觀念,雖然《易經》六十四卦從符號上看都是以二個對立卦為壹組排列起來的,但就對立卦的卦名和卦義而言,除了《乾》與《坤》、《泰》與《否》、《剝》與《復》、《損》與《益》、《既濟》與《未濟》等少數幾卦以外,無論是《易經》的卦、爻辭,還是《彖傳》、《象傳》或《序卦》,大都沒有強調它們在意義上的對立。可是在《雜卦》中,差不多所有的對立卦在意義上都是相反的,但是它們都結合在壹起。《系辭上》說“壹陰壹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雜卦》可以說正是《周易》這壹天地生成普遍法則的具體運用和生動體現。經過這樣的解說,《易經》全部六十四卦不僅在符號上,而且在意義上也都成為由對立面構成的統壹的系統。如果說在《序卦》中各卦之間的聯系表現為承上啟下的關系,那麽在《雜卦》中各卦則是由壹種更深刻的關系,即相反相成的關系聯系在壹起。這樣,它就更清楚地展示了《周易》的文本、觀念、邏輯、結構在相反相成的法則的基礎上的完美統壹。

第二,《雜卦》發展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方法論和範疇論。它在哲學上的最大特色是以對立統壹的眼光觀看和把握萬事萬物,乃至整個世界,以對立統壹的法則為方法來分析和闡述事物變化的態勢和範疇關系。由於《雜卦》的發明,《周易》六十四卦就成為按照對立統壹的法則建立起來的範疇系統。雖然這壹系統仍然十分粗略,沒有嚴格的邏輯推導程序,但是它賦予《周易》的卦名以範疇的意義和作用,規定了範疇之間的關系。如在“《比》樂《師》憂”中“比”就是政治,而“師”就是軍事,根據《雜卦》,政治手段優越於軍事手段,前者會造成各方協調壹致、社會安寧祥和的令人高興的結果,而後者則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可能造成嚴重的禍患。同樣,《革》就是改革,《鼎》就是創新,所以《雜卦》說“《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這就是革故鼎新的改革觀念的來源。這種哲學思想賦予中華民族以破舊立新的意識和活力,極大地促進了政治和社會習俗的除舊布新,以及藝術的內容與形式的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