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占星術名詞. 印度天文學將黃道和白道的降交點叫做羅睺(Rahu), 升交點叫計都(Ketu), 與日,月及水, 火, 木, 金, 土五星合稱九曜. 因日, 月蝕現象發生在黃, 白二道的交點附近, 所以又把羅睺當作食(蝕)神. 而計都是羅睺的尾部, 因此又把計都稱為豹尾星.
印度占星術認為羅睺, 計都和七曜都能支配人間的禍福吉兇. 唐代, 印度人瞿曇悉達將印度歷法介紹到中國, 稱為“九執歷”. 九執即九曜的同義語.
以上[辭海1979年版 縮印本378頁]
據以上解釋紫氣和月孛不在九曜之列. 按書面理解紫氣是指祥瑞之氣. 孛是星芒四出掃射的現象, 孛星即彗星, 但不知月孛指的是什麽. 大概應在中國古代占星術的範疇.
計都與羅睺
引用《修羅與阿修羅》中的壹段:“羅睺(Rahu)是古印度神話中的惡魔,相傳為達耶提耶王毗婆羅吉提與達剎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稱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護神;他長有四只手,下半身為蛇尾,好為非作歹。天神與阿修羅攪乳海之時,羅睺喬裝改扮,混在天神隊伍裏偷喝甘露,結果被日神和月神發現,向毗濕奴打了小報告,毗濕奴當即用神盤砍下了羅睺的頭和手臂。但因為羅睺已經喝了甘露,所以他的頭長生不死,為了報仇,就經常吞噬太陽和月亮,從而引起日食和月食,此為日月蝕的由來。羅睺星為壹黑暗星,死掉的身體則化為計都星(彗星),皆為不祥之星。”這就是古印度占星術上的概念:在夜空中突然出現威脅著每個人的星稱為計都。搶奪太陽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蝕的星稱為羅睺。
佛教裏計都、羅睺的說法有些類似印度神話。《七曜攘災決卷》中寫道:“羅睺遏羅師者。壹名黃幡。壹名蝕神頭。壹名復。壹名太陽首。常隱行不見。逢日月則蝕。朔望逢之必蝕。與日月相對亦蝕。謹按天竺婆毗磨步之雲爾。漢說雲日月同道。月掩日而日蝕。天對日沖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謂之暗虛。暗虛值月而月蝕。二說不同。今按天竺歷得其正理矣。對人本宮則有災禍。或隱覆不通為厄最重。常逆行於天。行無徐疾。計都遏啰師壹名豹尾。壹名蝕神尾。壹名月勃力。壹名太陰首。常隱行不見。到人本宮則有災禍。或隱覆不通為厄最重。常順行於天行無徐疾。”
其中“今按天竺歷得其正理矣”壹句說明還是從印度神話中而來,羅睺“逢日月則蝕”,計都“常隱行不見”也和印度占星術壹致,佛教中的說法這兩個也是兇星。佛經中有這兩星的真言,不過怎麽念別問我:“羅睺星真言:唵啰睺曩阿素(二合)羅邏惹野塞摩舍都曩野(名位)扇底迦哩娑嚩(二合)賀(引)。計都星真言(羅睺帶珠寶二執並日月計都著錦繡衣也):唵嚩日羅(二合)計都曩(引)曩乞赦(二合)怛羅(二合)邏惹野(名位)吽娑嚩賀。”
而中國占星術的計都羅睺比印度正規多了。古代的“計都”在今天叫做北交點或龍頭、月北交、升交點,為黃道和月亮繞行地球軌道的相交點。北交點通常被視為木星正面特質發揮的地方,因此在星盤上北交點所落的宮位,代表著具有展現實力、成長的領域。在輪回占星學裏,北交點還代表個人今生應該努力發展的方向。北交點在星盤上的圖形為開口朝下的馬蹄形符號。古代的“羅睺”在今天叫做南交點或龍尾、月南交、降交點,為黃道和月亮繞行地球軌道相交的南交點。南交點帶有土星的特質,因此在星盤中有南交點出現的宮位則代表著受到限制或有困難的領域。在輪回占星學裏,南交點還代表了個人今世容易產生逃避、退縮的地方。南交點在星盤上的圖形為開口朝上的馬蹄形符號。
不過,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計都羅睺就“面”壹些,他們只是“九曜”中的兩個。九曜星君即:計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陰星君、土德星君、羅(日侯)星君、太陽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在《西遊記》裏,孫悟空來襲(第3新天宮?),托塔李天王點將迎戰,九曜就是和二十八宿排在壹起的,地位不高。
中國相學也用了計都羅睺的概念,因為相學經常把星名與人體聯系起來。眉毛就是兄弟宮,左為羅睺,右為計都,主兄弟間之感情,兄弟相處和睦。幸虧中國並沒明確指出他們是兇星,不然每個人都帶著兇星上街了。詩曰:“羅睺須要長,長者食天倉。計都須要齊,齊者有妻兒。”這就是好的面相,妳符合嗎?此外《神相全編》中有“五星六耀說”,詩曰:“羅計星君秀且長,分明貼肉應三陽。左羅不惟此貌居官職,思義彰名播遠方。羅睺稀疏骨聳高,為人性急愛兇豪。眉毛奸邪狀似垂楊柳,兄弟同胞有旋毛。右計(後缺)”
最後說些閑話,還有別的東西也叫“計都”。計都(梵語ketu)就是佛教的經幢(梵語dhvaja,巴利語dhaja,音譯為馱縛若、馱縛若、脫阇。),又作寶幢、天幢、法幢。為旗之壹種,用以莊嚴佛菩薩及道場。與壹般所稱之‘幡’、幡’(梵語pata^ka^ ,巴利語pat!a^ka^),無何區別;然有依形狀作區別,謂圓桶狀者為幢,長片狀者為幡。翻譯名義大集即將ketu譯為幢,將pata^ka^ 譯為幡。
大日經疏卷九(大三九·六七三上):‘梵雲馱縛若,此翻為幢;梵雲計都,此翻為旗,其相稍異。幢但以種種雜彩摽幟莊嚴,計都相亦大同,而更加旗旗密號,如兵家畫作龜龍鳥獸等種種類形,以為三軍節度。’依大日經疏之說,馱縛若與計都之形態、大小相同,惟特別強調計都與軍旗之關連,謂如同王或將軍於旗上加種種動物之印記,佛菩薩所用者即附以印有代表佛菩薩之文字的垂飾。另依日本高田修所譯之巴利語本生經所載,幢、幡皆為軍旗之意。謂王、將軍以軍旗之幢,統領軍旅以向敵軍;而佛陀以智慧之幢,抵禦壹切煩惱之魔軍。以幢象征摧破之義,故被視為莊嚴具,用於贊嘆佛菩薩及莊嚴道場。
這就不是我們所說的計都羅睺了,但了解壹些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