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八大菜系是哪八個呀?它們分別以什麽口味為主呀?

八大菜系是哪八個呀?它們分別以什麽口味為主呀?

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湘菜、閩菜、浙菜和徽菜八種,合稱中國八大菜系。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魯菜(山東菜)

山東菜系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明清兩代,魯菜已成宮廷禦膳主體,對京津東北各地的影響較大,因此“古”是壹個大特點,特別是孔府菜保存了相當多的古式菜肴。現今魯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 煙臺福山為膠東菜發源地,以烹制各種海鮮而馳名,口味清淡;濟南歷城為濟南菜發源地。擅長爆、燒、炸、炒,口味偏重。濟南廚師精於制湯,又善於烹制海產,如魚、蝦、海參等。

山東菜註重急火快炒,常用扒、爆、炒、煨、燒等烹飪方法,能保持食物原料品質,因此菜肴特別鮮嫩脆滑。山東人愛吃蔥,烹調時多用蔥調味。蔥燒海參就是當地的壹道名菜,還有“烤鴨”、“烤乳豬”、“鍋燒時子”、“炸脂蓋”等。山東人以面食為主,這也是在山東年菜中不可缺少的菜色,而山東菜講究急火快炒,烹飪方法以爆、扒、炒、炸、烤、汆、鍋為主,這些料理方式都是比較著重保存食材品質,所以口感鮮嫩滑脆,在口味上較偏鹹味、以酸甜為輔,其中最有名的菜色就是糖醋黃河鯉魚.魯菜特點是清香、鮮嫩、味醇而著名,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制,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

著名品種有“燒海螺”、“燒蠣蝗”、“烤大蝦”、“九轉大腸”、“湯爆雙脆”、“蟹黃海參”、“白汁裙邊”、“幹炸赤鱗魚”、“菊花全蠍”、“山東蒸丸”、“清湯燕窩”等。

川菜(四川菜)

四川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所以除了海鮮幾乎什麽都產,原料多選山珍、江鮮、野蔬和畜禽。四川河產豐富,以烹調魚類見長。

川菜的烹調方法,偏重較細工的小煎、小炒、乾煸、乾燒,前兩種的特色是食材不過油,然後急火短炒,而乾煸是利用纖維較長的食材,乾燒則是類似紅燒的作法,但使用以辣椒為底的調味料;重視的口味是辛、辣、麻、怪、鹹,最讓人映象深刻的便是其中的麻辣口味,但其實掌控辣味的辣椒,是近壹、二百年才自拉丁美洲輾轉傳入中國的,所以在許多古籍中的記載,二百年前的川菜,其實都沒有使用到辣椒做為調味,現在常見的“魚香”、“麻辣”反都是明末之後,自兩湖所遷入的居民帶入辣椒之後的改變,不過也因地形氣候影響;四川冬季又濕又冷,所以辣椒這樣的調味身得當地居民的喜愛,其中最經典的菜色,莫過於“麻婆豆腐”。

正宗川菜以成都、重慶兩地的菜肴為代表。其特點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濃”,善於綜合用味,收汁較濃,在“鹹、甜、麻、辣、酸”五味基礎上,加上各種調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種復合味,如家常味、鹹鮮味、魚香味等,享有“壹菜壹味,百菜百味”的美譽;離不開“三椒”(辣椒、胡椒、花椒),以“辣、酸、麻”膾炙人口,形成川菜的獨特風味;重視選料,講究規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鮮艷協調。

代表菜肴有:宮保雞丁、回鍋肉、大煮幹絲、黃燜鰻、怪味雞塊、水煮肉片、魚香肉絲、辣子雞丁、青椒肉絲等。

蘇菜(江蘇菜)

蘇菜包括淮揚菜、南京菜、蘇錫菜和徐海菜。蘇菜也很註重鮮活,以燉、燜、燴為主要特色,講究原汁原味。著名有清燉獅子頭、鮮藕肉夾、清蒸鰣魚等。這邊自南北朝時期,就是富商巨紳齊聚之地,富裕豐饒更不在話下,所以這個菜系最大的特色就在壹個“富”字。

楊州地區本為水鄉,故盛產魚蝦蟹及各種海味與蔬菜,烹調方式是采用講究細工的燉、燜、煨、蒸、燴,烹調時用料嚴謹,註重配色,講究造型,四季有別。口味上比較偏甜,但是處於壹種與鹹味調和的狀態,在調理時往往是糖鹽***用,用糖的目的是為了讓菜肴能增色提鮮,所以這個菜系的特色也重視菜肴的色澤,並且還會跟口味本身有直接的關系,例如色澤濃亮,則味道較重;色澤清淡素雅,則口味也清爽順口。揚州菜清淡適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細,醇厚入味;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尤以鴨制的菜肴負有盛名;善用蔬菜,以“金陵三草”(菊花澇,構杞頭,馬蘭頭)和“早春四野”(芥菜,馬蘭頭,蘆篙,野蒜)馳名。江蘇菜用料以水鮮為主,刀工精細,註重火候“燭、煙、熄、糯”,常用酒糟調味,擅長各類水產。徐海菜,來於徐州和連雲港,擅長海產和蔬菜。

蘇菜特點是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口味平和,鹹中帶甜。代表有 “松鼠鱖魚”、“拆燴大魚頭”、“清蒸鰣魚”、“野鴨菜飯”、“銀芽雞絲”、“雞湯煮千絲”、“清燉蟹粉獅子頭”、“雙皮刀魚”等。

徽菜(安徽菜)

徽菜是由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區的地方菜為代表構成的,其影響遍及半個中國,近及江南各省,遠至大西北的西安,徽菜館四處林立,是雅俗***賞,南北鹹宜,獨具壹格,自成壹體的著名菜系。安徽物產豐富,安徽人喜愛常年飲茶,所以徽菜壹般油大,所謂重油、重色、重火工,色深,味濃。多用燒、燉、熏的烹煮方法,以熏菜最具特色。菜肴用料樸素,但色、香、味俱全。

長江、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安徽,把全省分為江南、淮北和江淮之間三處自然區域。江南山區盛產茶葉、竹筍、香菇、木耳、板檣、鷹龜、桃花鱖、果子貍等山珍野味,因此徽菜以烹飪山珍野味著稱。淮北平原盛產糧食、油料、蔬果、禽畜,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特別是碭山酥梨,蕭縣葡萄,太和春芽,渦陽苔幹,早已蜚聲國內外。沿江、沿淮和巢湖壹帶,是我國淡水魚重要產區之壹,其中名貴的長江鰣魚、巢湖銀魚、淮河回王魚、涇縣琴魚、三河螃蟹等,都是久負盛名的席早珍品。

著名菜品:符離集燒雞、毛峰熏鰣魚、火腿燉甲魚、黃山獻貍、紅燒果子貍、鳳陽洪武豆腐、徽州毛豆腐、腌鮮桂魚、黃山燉鴿、雪冬燒山雞、奶汁肥王魚、清燉馬蹄、腌鮮鱖魚、徽州桃脂燒、火腿燉鞭筍等。

粵菜(廣東菜)

粵菜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個地方菜組成。調味有所謂五滋(香、松、臭、肥、濃)、六味(酸、甜、苦、鹹、辣、鮮)之別。其烹調擅長“煎、炸、燴、燉、煸”等,烹調手法講究其獨有的軟炒,就是先用旺火燒鍋,再下油滑鍋,滑鍋後下少許油,用中火或小火炒,所用的主料多半都為流體或半流體。菜的原料較廣,花色繁多,形態新穎,善於變化,講究“鮮、嫩、爽、滑”,菜肴色彩濃重,滑而不膩,菜式按季節有夏秋清淡、冬重濃郁之別。尤以烹制〝貓、狗、鼠、猴、貍〞等野生動物而負盛名。粵菜享譽海內外,美國紐約就有粵菜館數千家。

著名菜品:烤乳豬、冬瓜盅、香芋扣肉、燒乳鴿、清蒸魚、白灼基圍蝦、老火湯、魚翅湯、東江鹽焗雞、鯪魚球、燒鴨、手撕雞、叉燒、蠔油牛肉絲、炸子雞等。

湘菜(湖南菜)

湘菜分為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個地方流派。湘菜多用燉、煨、燒、臘等烹調方法,註重湯汁,菜出鍋後,骨酥肉爛,氣味馥郁,汁濃芡亮,湘菜系還重視食材原料的本色,不講求過多的工藝,保留了許多根本的樸質;也著重刀工,刀法神奇,千年名菜「發絲牛百頁」,就切得細如發絲。煙熏臘肉和腌肉也是湘菜的特色之壹。湖南自古便以魚類料理見稱,並且擅長使用兩種以上的主料做變化,並多能以每種主料為題自成壹席,如全魚席、蟹席、鱔魚席等。湖南氣候潮濕,湖南人愛吃辣椒驅除濕氣,所以湘菜味道以酸、辣為主,尤以酸辣菜和臘制品著稱。

著名菜品:冰糖湘蓮、臘味合蒸、剁椒魚頭、東安子雞、紅煨魚翅、紅燒酸辣、金錢魚、湯泡肚幹鍋雞等。

浙菜(浙江菜)

浙菜包括杭州、寧波和紹興三個地方的菜色。浙菜以魚、蝦、蔬菜為主要材料。菜式小巧,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常采用獨特的燒煮方法,保持食物的原味。烹調技法擅長於“炒、炸、燴、溜、蒸、燒”。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

著名菜品: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奉化芋頭、蜜汁火方、蘭花春筍、宋嫂魚羹、雪菜黃魚、寧式鱔絲、三絲敲魚、叫化童雞、蝦子面筋、清湯魚圓等。

閩菜(福建菜)

閩菜由福州、泉州和廈門等地方菜組成。福建地處東南沿海,盛產多種海鮮,如海鰻、蟶子、魷魚、黃魚、海參等,因此多以海鮮為原料的菜肴。烹調講究燉、煮、煨、汆、蒸.尤重湯汁,所以許多經典菜皆以湯菜為主,如高湯魚翅。味道註重清鮮、酸、甜、鹹、香,在宴席中最後壹道菜壹般都是時令青菜,取“清菜”之意。

著名菜品:肉米魚唇、太極明蝦、雞絲燕窩、茸湯廣肚、丸肉燕湯、雪花雞、小糟雞丁、白炒鮮竹蟶、生炒黃螺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