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南方夫子”是誰?

“南方夫子”是誰?

在距今2400年前的虞山東麓,誕生了壹位被後世稱頌為“道啟東南”、“文開吳會”的先賢言偃。言偃(前506-前443),字子遊,又稱叔氏,尊稱言子。他出生之際,正值中國社會發生大變革的春秋、戰國交替時期。此時,由於生產力發展,各國諸侯間不斷發生相互爭霸和兼並的戰爭,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但同時也產生了壹批如孔子、墨子、莊子等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言偃自幼聰明好學,立誌長大後報效祖國。但後來當他看到國君夫差與越王勾踐連年攻伐,沈湎仇殺之中而置百姓於不顧時,內心極為痛苦。未來尋求濟世安民的治國之道,他在22歲時毅然離開家鄉,走上了尋師求學的歷程。他在衛國幸遇周遊列國年已67歲的孔子,便拜孔子為師,得入文學之科。

由於他謙虛勤奮,努力學習,碰到疑難問題常向老師請教,又是孔子唯壹的南方弟子,因而為師所賞識。孔子高興地說:“吾道南矣!”後孔子返歸魯國,言偃隨師友到了魯國都城,更加刻苦學道,研習三代典章制度,儒業益精。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言偃是七十二賢之壹。在孔子所設德行、政事、言語、文學等科業中,***有優秀學生十人,後人稱為“十哲”,言偃名列第九。他陪同孔子參加魯國公室的臘祭。據《禮記·禮運》篇載:此次祭祀儀式結束後,孔子走到宗廟前,仰天長嘆。言偃感到奇怪,便問師為何嘆氣。孔子答道:我沒有 趕上大道實行的時代(堯舜)和三代(夏商周)英明君主當政的時代,可是我心裏總是很向往啊!在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公,選賢者為君,能者為臣,人人都講求真心,所以無彼我、親疏之分,渾然壹體,這是大同。接著他又向言偃描述了禹至周公時三代小康的社會景象。此番話使言偃深受感觸和啟發,他借此機會有向孔子請教了很多關於禮樂的學問,汲取了孔子“禮教”學說的精華。在26歲,經師推薦,他擔任了魯國的武城宰。在武城,他學以致用,遵照師訓,知人善任,用禮樂教化人民,施以小康之治。後孔子過武城,聽到處處有弦歌之聲,對他的政績倍加贊賞。相傳孔子去世後,言偃與冉雍、蔔商等同學將先師前言論及事跡編撰成《論語》。他秉承先師事業,在魯、楚、衛、晉等國廣收弟子,繼續講學傳道,成為儒家禮學派的宗師。約60歲時,言偃返歸故鄉,從遊弟子不計其數,對東南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言偃卒後被尊稱為南方夫子,歷朝封號累世不絕。唐開元八年(720年)名列十哲陪祭孔廟,二十七年追封為吳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丹陽公,南宋鹹淳二年(1266年)封吳公,元代大德間封吳國公,明嘉靖中改封先賢言子,清代承襲明代封號。自宋高宗以下不少朝代的皇帝為言子廟、墓禦制過匾額、祭文和贊詞。言偃著作未能流傳,其言行散見於《論語》、《孟子》、《禮記》、《史記》等古籍中。宋代邑令曾編輯《言子》三卷,後失傳。明萬歷年間言子七十五世孫襄陽知府言如泗續輯成《言子文學錄》三卷,以木刻傳世。今尚存的言子遺跡主要有墓冢、專祠、故居、墨井、故裏亭等。言子墓和言子專祠均屬於省文化保護單位,言子故裏亭上鐫刻“邑裏崇名跡,東南鐘大賢”楹聯壹副,1994年遷建於城區元和橋畔。言子故居和故裏亭是市保單位。其他和言子有關的遺跡還有城區的東西言子巷、言港橋、文學橋及莫城鎮言裏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