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除濕湯做法

除濕湯做法

豬肉燉雞骨草。

材料:豬肉1條,雞骨草30克左右,蜜棗2個(照片中不全是雞骨草)

練習:

1,把豬中間的白色肥肉切掉,清洗幹凈,切成小塊;

2.雞骨草切成小塊,撈出洗凈數次,洗去灰塵;將五花肉、雞骨草、蜜棗全部放入湯鍋,加清水5~6碗,大火燒開,轉文火1.5小時。

3.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雞骨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有清熱利濕、疏肝止痛的功效。豬胰性味甘、平,有健脾潤燥、養肺養顏的作用。豬肚和雞骨草合用,有清熱利濕,疏肝健脾的功效。

薏米紅豆湯

主要功能是清熱祛濕。紅小豆紅色,補血。古籍中記載“久服使人瘦”,意思是經常吃紅豆有減肥的作用。薏苡仁性寒,主要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夏天只是酷暑,裏濕外濕。用這兩種藥正好可以起到養血祛濕的作用。正是這種清而淡,不粘不稠的相,才能達到清熱祛濕的效果。不過從預防的角度來說,煮米粥的時候加壹把紅豆,壹把大麥也不錯。

紅豆葛粉鰣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葛根750克,陳皮1/4,鰣魚400克,生姜3片。

做法:將紅小豆和陳皮分別洗凈,陳皮去瓤;將葛根去皮,洗凈,切塊;將鰣魚洗凈,去臟去雜,慢火煎至微黃。然後放入裝有生姜的陶罐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用武火煮沸2小時,加入適量鹽。

功效:清熱燥濕,潤燥。

紅豆湯雞

配料:紅小豆、母雞、鹽。

做法:取赤小豆90克,去毛去內臟的母雞1只,將赤小豆放入雞腹,用竹簽封閉雞腹切口,加適量水熬湯,食用時加適量鹽和調料,配肉喝湯。

功效:本方具有補中、健脾、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春季腰部墜重引起的四肢浮腫、手腳沈重、不適等癥狀有效。

炒扁豆,芡實和燉竹筒魚。

材料:炒扁豆30克,芡實50克,山藥50克(中藥店有售),竹筒魚1 ~ 2條(約500克),姜3片,瘦豬肉100克。

做法:將所有藥材洗凈,略泡;竹筒魚洗凈,慢煎至微黃,或不黃;將瘦豬肉洗凈。放入砂鍋中,放入生姜,加入清水約10碗,用武火煮開後文火煮約2小時,加入適量鹽。

功效:潤燥可口,健脾祛濕困。

桑葚鮮雞湯

材料:冬桑枝40g,雞1只,姜3片。

做法:桑枝洗凈,略泡;將雞洗凈,去除內臟和尾部。與姜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大火燒開後文火燉3小時,加入適量鹽和油。這個量可以供3到4個人使用。

功效:氣味微香可口,有益精、祛風除濕、利水汽之功效。

竹竿、胡蘿蔔、馬蹄鐵和發根

材料:竹竿400克,胡蘿蔔250克,馬蹄鐵10,鮮白茅根120克。

做法:東西分開洗。將竹竿打開,切成段;將馬蹄鐵去皮,切成兩半(或者不去皮直接敲碎);將胡蘿蔔刮削並切割;將新鮮草根切成段。壹起放入陶罐中,加水2500ml(10碗),小火燉1小時(或加少許冰糖)。

功效:清熱解毒,除煩除濕。

冬瓜薏米豬骨湯

配料:豬骨、冬瓜、薏米、茯苓、紅棗、枸杞、姜片。

做法:將上述材料除冬瓜外洗凈,生姜切片放入砂鍋;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燒開,撇去浮粉;轉小火兩小時,最後半小時加入冬瓜;關火前加點鹽。

功效:薏苡仁——微寒,有健脾利濕、利水除痹、清熱化膿、清濕熱的功效。茯苓——茯苓性味甘、淡、平。作為藥物,具有利水除濕、益脾胃、寧心安神的作用。枸杞——補腎填精,養肝明目,養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棗——棗味甘,性溫,屬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