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三豐的故裏爭議

張三豐的故裏爭議

全國各地有許多記載說張三豐是沙陀人、寶雞人、義州人、遼陽人、遼東人、閩縣人、羊城人、天目人、平陽人、黃平人、金陵人等,但就是無法知道其出生地,也無法找到其宗譜,只是在誌書上簡單的寫幾個字。 而在邵武,有大量史料、遺跡證明太極宗師張三豐出生地以及故居在邵武,張三豐是不是邵武人,在邵武可以找到這三大證據:

(1)史料

明朝嘉靖年間編的《邵武府誌》 ,清朝鹹豐年間編的《邵武縣誌》,有關張三豐的記載,***有八處之多。在誌書記載方面:《邵武府誌》,的舊誌,認為張三豐生於宋、封於元,仕於明;而新誌上認為生於唐,仕於宋,顯跡於歷代,是千年不死的神仙。在《邵武府誌》和《邵武縣誌》仙釋卷上,有張三豐傳。“張子沖,號三豐,俗名張邋遢,邵武坎下人。家貧,負薪養母,性好道,常自言曰,壹心無掛礙,願見呂先生(即北宋的八仙之壹呂洞賓)。壹曰,樵采未歸,有道人至其家,以饑告。其 妻方炊秫(糯米)釀酒,令食少許,道人盡食之,妻恚甚。道人命汲水滿缸,投余粒其中而蓋之,拂袖去。傾之,子沖歸,妻以告視缸中,則酒且熟,心知其為純陽(呂洞賓字)也。追而遇諸山澗小橋邊,凡兩與之期,而後得度。張母卒,殯於北勝寺,遂棄妻子葺翠雲庵居焉。蹤跡無常,遠近竟傳其異,縣令以為妖,械至京師,及開檻車則不見矣。三豐異跡甚多,所不知所終”。

在福建省省誌《閩書》的仙釋卷中(636頁) ,壹樣有記述呂洞賓超度張三豐成仙的記載。張三豐在家中見到米成酒後,發現是呂純陽所為,便追到山澗小橋邊,張三豐要求呂純陽馬上超度他成仙,而呂純陽卻要求張還要兩度相遇,才能超度張成仙。沖懇度道,道答無緣,期於中秋,如建陽龍遊橋中相遇,三人***壹目為記。沖依期,見二瞽者搭少壹目人,肩已過橋,道責,遲,復期。又壹年,沖復局往,偶橋中相遇,道乃曰:“汝母今日死矣,無棺”遂於掌中畫壹屋,令子沖視,似何所?沖答似北勝寺(在邵武坎下),道曰“我寄棺在彼西廊,汝取斂母”。沖過掌到家,僧俗不知,其中沖棄妻兒寄跡北勝寺,並建翠雲庵居,址無定處”。從《邵武府誌》、《福建省誌》中,都明確記載在北宋時,張三豐遇到呂洞賓,張母去世,殯於邵武坎頭北勝寺等事。

邵武市和平鎮坎下村坑池裏《張家族譜》,邵武市金坑鄉大常村《張家族譜》,有張三豐的出生年月,朝廷封賜,及其子孫的記載。族譜中還記戴,在元朝的至正五年,被朝廷賜封為三豐仙神,並修建宗族祠堂,祀張三豐神位。在明朝嘉靖年間之前,家族是不能隨便修祠堂的,因為祠堂要有朝廷的封賜,才可以修建,亂修祠堂要被治重罪的。張家祠堂還完好的保留下來。在張家的祖訓中,還有“耕讀為本,莫學神遊”。這段祖訓,就是針對張三豐講的,講張三豐年輕時,不是走耕讀為本的仕途經濟之路,而是學做神仙,遊手好閑。張家人對張三豐被賜封為神仙,並不高興。他們認為學做神仙,是誤人子弟。對張三豐並不宣揚,認為祖上有張三豐,也不是壹件光宗耀祖的事,要當大官,做大富翁,才是光宗耀祖的事。

(2)遺跡

明朝在和平鎮條石材通往翠雲庵的路上,刻了壹方摩崖石刻,記載在宋朝紹興四年,張子沖等人,在山上的經過。

在和平的留仙峰上,有壹方明代的石碑,碑文中有記載張三豐,在留仙峰閉關修煉的文字,這方石碑被砌在留仙峰上的壹間石屋中央。

在張厝鄉洋半天村還有三豐觀(也叫靈濟宮),有元朝至正年間把壹塊石頭刻上禦印,認為是朝廷給張三豐的印。

在張三豐的遺跡方面,被破壞的有升仙橋、仙婆墓,北勝寺等。

(3)央視《走遍中國》報道

2009年,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組在邵武拍攝了專題片《福地仙蹤》 ,節目講述了太極宗師張三豐在邵武的點點滴滴,並於2009年9月27日在央視壹套、四套面向世界播出,對邵武旅遊起到了非常大的宣傳作用,更增加了張三豐是邵武人這壹說法的信服力。

但李師融研究福建省《邵武府誌》、明代宣德六年(1431年)道士任自垣編寫的《大嶽太和山誌》中的《張三豐傳》等古籍後認為,邵武的張子沖不是太極拳祖師張三豐 。只不過二人年齡相近,同是修道之士。後人不知真正張三豐之事跡,容易產生附會。《邵武府誌》所記載的“張三豐”(張子沖)創造太極拳,是民國時代重修府誌才補上去的。因為,在楊祿禪普及太極拳之前,太極拳是封閉式的傳播,鮮為人知。明清兩代,在福建省還沒有太極拳。古代的《邵武府誌》是不會記載“張三豐創造太極拳”的。只有到了民國年間,太極拳已經普及,人盡皆知,民國的重修本才有記載。 (李師融所謂的“研究”及拙劣文章《張子沖不是張三豐》完全是預設立場的胡鬧,不說其以清人汪錫齡胡編的《三豐先生本傳》當證據的可笑,單就沒有任何人說過《邵武府誌》有所謂“張三豐”(張子沖)創造太極拳的記載,他卻自己編造虛假靶子自己打,完全喪失了壹個正常學人的基本學術道德。) 據明史記載:壹代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豐,是遼東懿州梁魚務人 ,即今錦州市黑山姜屯鎮土城子村。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姜屯土城子村設望平縣,清時設梁漁務專事當地稅賦。這裏城前千畝蓮花湖自然生長數萬株蓮花,波光粼粼、魚草豐盛、野鶴閑遊,壹派江南水鄉景色,宛若仙境。張三豐祖父裕賢公學精星算,測天下王氣將從此起,遷至懿州時途經這擇此村落腳。元定宗三年(1248年)張三豐出生。

距黑山縣城東部約20公裏的姜屯鎮是中國道教三豐派創始人張三豐的出生地,張三豐祠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蓮花湖畔。

1983年4月11日,遼西區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樹基在《錦州日報》刊登了《張三豐其人》的文章,文中提到,張三豐先生自稱“某乃懿州糧漁務人氏”。據歷史學家呂振羽先生考證:遼東懿州,治所在今錦州黑山縣姜屯鎮,轄今彰武、阜新、新民、黑山等地。金大定29年(1189年)曾設望平縣於糧漁務(今黑山縣姜屯鎮土城子村附近)。其後遼西區域文化研究會專家們在黑山召開了研討會,進壹步確認了張三豐於元定宗三年(1248年)四月初九生於糧漁務這壹史實。

姜屯土城子東南有千畝蓮花湖,每當蓮花開放時節,遊人如織,賞荷品藕,成為黑山壹處著名景觀。為進壹步開發名人資源,促進當時旅遊事業的發展,2000年4月,在當時的縣長於曉軍的建議下,在蓮花湖旁修建了“張三豐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