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有哪些對丹房中爐和竈的記載?

古籍中有哪些對丹房中爐和竈的記載?

隋代蘇元明的《太清石壁記》記載:“又造丹爐法:其爐下須安鐵鐐,可十二三條,長壹尺。四方厚四分,布其塹上,相去可二分,鐐下懸虛,去地二寸,中開闊四寸半,前後通門,擬通風來去,其鐐上著火,其火為風氣所扇,極理快然,此法為要。”宋人張君房在公元1022年完成的《雲笈七簽》中說:“夫爐者,是鼎之城郭。如無城郭,為邪氣所侵。高象有蓬壺,橫象五嶽,有三層,爐有八門。”元代陳致虛在《上陽子金丹大要圖》中記載:“爐面周圍約壹尺二寸,明心橫有壹尺。立唇環匝二寸,唇厚二寸。爐口偃開鍋釜,又如仰月狀,故名偃月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