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是目和錄的總稱。 “目”指篇名或書名, “錄”是對“目”的說明和編次。前人把“目”與“錄。編在壹起,謂之“目錄”。《昭明文選·任彥開為範始興求立太宰碑表》李善《註》引劉欲《七略》稱:“《尚書》有青絲編目錄”,可知劉向校書,即已使用“口錄”壹詞。班因《漢書·敘傳》中,亦有“愛著目錄,略序洪烈,述藝文誌第十”之句,表明早在漢代, “目錄”二字已作為壹個名詞而被加以使用。在現代漢語中, “目錄”壹詞的涵義:壹為“圖書日錄”的簡稱。這類目錄,是記錄圖書的書名、著者、出版與收藏等情況,按照壹定的次序編排而成,為反映館範、指導閱讀、檢索圖書的工具。二是指書籍正文前所我的目次。此外,根據壹定的主題,為專科研究而編制的參考書目或向群眾介紹優良讀物的推薦書目,壹般稱為書目,有時也稱為目錄。
我國古代學者對目錄學的研究,壹宜定在世界的前列。漢代劉敵所作的《七略》,比被譽為西方目錄學之父的瑞土人吉土納所編的歐洲第·部圖書分類法 —《萬象圖書分類治》,要早1500多年。前人治學,都很註重書目和拿捏有關目錄的學問。清代著名考據學家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寫場 “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朗,方可讀書;不明,總是亂該。”又說: “目錄之學,學中第壹緊要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目錄對於整理古耪文獻亦至關重要。著名日錄學家余哀錫在《目錄學發微》中,總結了目錄學在考辨古籍上的六種作用:壹日以目錄著錄之有無,斷書之真的;二日用目錄書考古書篇名之分免三曰以目錄書著錄之部次,定古書之性質,四曰因目錄訪求陰性五曰以目錄考亡佚書,六曰以日錄書所裁姓名卷數,考古書之真偽。余先生的上述論斷,是校人深刻的。目錄對於研究者來說,又是得力的助手和工作的指商。出於日求是圖書的分類著錄,因而利用目錄有助於查閱有。關圖書資料, “即類求書,因書究學”;同隊日錄在分門別類之中,亦可展觀文化學木的源流、派別,從而使人們可從中“炊事學術,考鏡源流”,這對於研究工作,無疑是有著重要意義的。我們在研究、整理和運用歷史文獻的過程中,對於目錄特別是史部目錄必須認真加以學習和研究。
我國目錄起源於何時?目錄的產生,是以積累了壹定數量的文獻資料為前提的。根據近幾十年來對安陽小屯襯甲骨的發掘與研究,我們知道,商代已有壹定數量的文獻典耪。那些由占Fj面積累的甲骨F辭,是當時文獻記錄的壹部份。從殷墟的發領中我們還可看到,每壹個窖穴中的甲骨F辭,都有壹定的年代,通常是以壹個商王在位的時間為斷限。壹個容穴裏的甲骨入藏,都有壹定的順序、方法和手續,有與此相應納記號或數碼排列,而這些,應該說與目錄的產生是有著密切聯系的。
但是,在奴隸社會裏,由於文化典籍掌握在官府手裏,流通的範圍有限,加以書寫工具落後,均不利於目錄學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同時期.隨苦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生產力得到發展,學術研究空前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昔日“學在官府”的局舊逐漸被打破,以金石、簡核、繡帛為載體的圖書資料大量增加。社會fL階級和各階層的人,從不同的目的出發,要求對文獻進行整理和編目,孔子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開始他的文獻整理工作的。據記載,他曾纂《易》、修《春秋》、則《詩》、《書》、訂門N、《樂》。在進行這項整理工作的同時,孔子實際J:也在從事日錄工作:壹是精選文獻,如從3000篇詩中選取300余篇,壹是采用各種方法進行分類,如《風》按地區分,《雅》按時間分,《頤》按作用分;三是寫提要,如為《詩》、615b瑤序;四足為“六經”的各篇匣定次序。這裏,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我岡文獻典籍,從7L子刪定“六經”所作的大序、小序,列戰國素漢睹子百家著述的白序,再到劉向校書的書錄,反映丁我四目錄的形成過程。那些大序、小序和自氏在當時已起營“內容提要”的作用,實為目錄的壹項重要內容。
繼孔子之屑。出現了篇名提示內容之作,如《墨子》的《兼愛》篇,其篇名揭示出文章的內容,同時,按作者分類之法也巴出現,如《莊子》壹書,其自著部分為內篇,後學歷作者列為外篇、雜篇。至於《呂氏春秋》的“序意”,《推南子》的“要略”,較過去的“大序”、 “小序”意思更為完整,已近乎壹書的日錄丁。由此可見,我國目錄,萌芽於先秦時期,起源於《詩》、《書》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