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蔡倫使用什麽造紙的

蔡倫使用什麽造紙的

蔡倫使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

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造了造紙術。他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

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見之古籍記載,《後漢書·蔡倫傳》中說:“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筒;其用縑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世遂尊他為中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白話翻譯為:自古以來書籍都是用竹簡串聯的;之後用布帛,稱呼為紙,布帛很貴但竹簡又很重,都不方便,蔡倫就想要重新創造,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材料造紙。)

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壹部條理清楚、體系分明的字典《說文解字》裏談到“紙”的來源。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說話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制成,與現代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壹個曲折的過程。

擴展資料:

古時以竹子造紙之步驟如下:

壹、斬竹漂塘

斬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壹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並洗去竹子的青皮。

二、煮徨足火

將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_徨″桶內與石灰壹道蒸煮八天八夜。

三、舂臼

取出上述處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爛,形同泥面。

四、蕩料入簾

將被打爛之竹料倒入水槽內,並以竹簾在水中蕩料,竹料成為薄層附於竹簾上面,其余的水則由竹簾之四邊流入槽內。

五、覆簾壓紙

然後將簾反復過去,使濕紙落於板上,即成張紙。如此,重復蕩料與覆簾步驟,使壹張張的濕紙疊積上千張,然後上頭加木板重壓擠去大部分的水。

六、透火焙幹

將濕紙逐張揚起,並加以焙幹。焙紙的設備是以土磚砌成夾巷,巷中生火,土磚溫度上升之後,濕紙逐張貼上焙幹。幹燥後,揭起即得成紙。

百度百科—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