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籩”與“豆”,都是古代筵席間必不可少的餐具。周代官制,天官冢宰下設有籩人,專門負責備辦王室日常進餐或祭祀時籩中必須存放的食品;還設有醢人,專門負責豆中必須存放的食品。這表明古代王室每餐必用籩和豆。
所謂“籩”和“豆”,均是壹種有高足的食盤。據《中國古代飲食》記載,籩與豆不同之處,在於籩用竹子編制而塗以漆;豆是用木質刻制而塗以漆(也有用銅和陶制的,陶豆又稱為“登”)。這兩種餐具用途各有不同:籩因是竹編品,不能存放濕類食品,專門用於盛放棗、桃、芡、脯、脩、糗餌等幹食。豆因不漏水,主要盛放腌菜、肉醬之類的濕物。據《周禮》、《儀禮》等古籍記載,在天子、諸侯的筵席上,當時“豆”中盛放的食品,菹類主要有韭菹、昌本、葵菹、芹菹、筍筍等;肉醬之類主要有麋(上難下肉)、脾析、蚔醢、豚拍、魚醢、酏食、糝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