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個名字
釣藤、吊藤、鉤藤鉤、鉤藤、鶯爪風、嫩鉤、金鉤藤、鉤藤、鉤丁、倒掛金鉤、鉤耳、雙鉤藤、鷹爪風、倒刺
它是鉤藤(miq。)傑克斯。大葉鉤藤。毛鉤藤。中國鉤藤。)哈維勒。或無梗鉤藤。茜草科的。從長江以南到福建、廣東、廣西等省份。秋冬季收獲鉤形嫩枝,去葉,切段,曬幹。這藥味甘,性寒。肝心包經。
功效是清熱平肝,息風定驚。
使用
1.頭痛頭暈。本品性涼,主入肝經,能清肝熱,平肝陽,故可用於治療肝火上犯或肝陽上亢引起的頭脹、頭痛、頭暈等癥。治肝火,常與夏枯草、龍膽草、梔子、黃芩同用;治肝陽,常與天麻、石決明、牛膝、杜仲同用。還有茯苓,比如天麻鉤藤飲(治雜病的新義)。
2.肝風內動,出現抽搐。本品入肝、心包經二脈,有疏風止痙、清肝熱之功,故特別適用於極熱生風、四肢驚風、小兒熱性驚厥。用於小兒急性驚厥、發熱、昏迷、牙關緊咬、手足抽搐者,可與天麻、全蠍、僵蠶、蟬蛻等同用,如鉤藤飲子(小兒藥證直招);用於極熱、驚風、抽搐等引起的熱病,常與羚羊角、白芍、菊花、地黃等同用,如焦玲鉤藤湯(《傷寒論略》);治癲癇、啼哭、驚風、抽搐,可與天竺黃、蟬蛻、黃連、大黃等同用,如鉤藤飲子。
此外,本品具有清熱祛邪之功,故亦可用於外感風熱、頭痛、目赤、皮疹等癥。配以蟬蛻、薄荷,可治小兒夜啼啼哭,有涼肝止痙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 ~ 12g;湯藥要晚點加。
古籍文摘
1.《別錄》:“主子忽冷忽熱,有癲癇病。”
2.《藥性論》:“師徒嚇哭,癰熱。”
3.《本草綱目》:“成人頭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腹痛出疹。”
古代討論
1.化學成分:鉤藤含有多種吲哚生物堿,其次是鉤藤堿、異鉤藤堿、柯諾辛生物堿、異紫堇堿生物堿、刀豆堿生物堿、二氫刀豆堿生物堿、黃酮類和兒茶素類。
2.藥理作用:鉤藤、鉤藤總生物堿和鉤藤生物堿對多種植物的正常血壓和高血壓有降壓作用;水煎液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鉤藤乙醇提取物能終止豚鼠實驗性癲癇發作,並具有壹定的抗戊四氮驚厥作用。麻醉大鼠靜脈註射鉤藤可使烏頭堿、氯化鋇和氯化鈣引起的心律正常化。此外,鉤藤還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和降血脂的作用。
3.臨床討論:據報道用鉤藤、全蠍、紫河車治療偏頭痛26例,各18g,* * *,服藥後12小時頭痛緩解。48小時後頭痛明顯加重,隨後疼痛消失(江蘇西醫,65,438+0988,4: 00)用鉤藤、薄荷(各10g)泡茶代替茶葉治療外感風熱證,經多年應用取得滿意效果(湖北西醫雜誌,1984,4:55)。此外,鉤藤還用於治療哮喘、頭暈、鏈黴素反應、更年期、老年抑郁癥等。
4.不良反應:高血壓患者服用治療劑量的鉤藤總生物堿時,壹般可出現心動過緩、頭暈和皮疹。月經量增加,但可以自行消除。
網上查了壹下,不知道可信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