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論《道德經》:弱勝強。

論《道德經》:弱勝強。

(壹)弱大於強的含義

“軟弱勝於強大。”—《道德經》第36章

“人之生弱,死強,草木之生軟脆,死枯。所以,強者死,弱者活。是軍之強則滅,木之強則折,強則下,弱則上。”-《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天下水不弱,強者能勝,所以不容易。弱勝強,柔勝強,天下皆知。”-《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雞蛋碰石頭,壹定是雞蛋,三歲小孩,成年壯漢。孩子再怎麽折騰,也贏不了壯漢。但我只是告訴妳,原因是什麽?

我們要明白,軟弱是壹種態度,是壹種人生境界。老子說:“作男,守女,作白,守辱。”說的是壹種軟弱的態度或境界。雖然我很厲害,我是萬物之靈,但是我願意活在別人的背後。我雖白且奢,卻視之如糞土。這種狀態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但是,留著女的,就要有實力做男的,要留著屈辱,要有修養做白的。本身沒有男性,說自己對女性忠誠也不可笑。妳是女的,就厚著臉皮說出來。本身就不幹凈,說是侮辱也不差。妳不說出來,只是別人可能不關註妳而已。妳吹牛,叫別人笑。

所以,如果妳沒有留住女人和羞恥的資格,那妳壹定要努力。這是弱大於強的第壹層含義。對於自卑的人,對於羽翼未滿的人,是戰勝自己,獲得堅強的力量。老子說:“力者有誌。”妳可以強迫自己行動起來,在人生的正確道路上不懈怠,直到生命的盡頭都不停歇。這是對老子以弱勝強的正確理解。

另壹方面,強勢的人,地位高的人,壹定是軟的。老子告誡上級“強梁不死”,所以“人之惡,唯孤寡乏谷,諸侯以為謂之。”要做到“不想有利可圖,但夫不有利可圖,故能掩人耳目。”

在《老子》這本書裏,勸人上位要軟,要守女的段落隨處可見:

“聖人身先其身後,身外其身,不為其無私惡乎?所以,可以私了。”

“聖人持世界級態度,不見過去,不自然流露,不自割,不立功,不辱己。夫不爭,天下不能與之爭。”

“是聖人欲往民,必以言。他要當第壹,就要跟在他後面”;“善用人者在其下。”

(2)留柔留女原則。

那麽,保持柔軟,留住女人的理由在哪裏呢?這來自於老子的辯證法:“天下人都知道,美就是美,惡就是自足。大家都知道好就是好,壞就是自食其果。故有無互存,難相補,長短同相,競高,聲聲相和。”

世界上的壹切都是由對立產生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有煩惱就有輕松;有長就有短;有高就有低;有弱點就有力量。而且善與惡,美與醜,難度,長短,高低,剛柔,強弱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不幸、幸福、快樂、不幸,誰知道為什麽?裏面沒有善,善得驚人,善即惡。”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就像老子說的“天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世界上的人都很迷茫,有則無,無則無,長則長,短則短,弱則弱,強則強。他們執著於壹端,把自己的主觀欲望加在上面,以至於自尋煩惱。

對立之間轉化的根本原因在於道的作用。“對立,道之動。”道的運動規律是反方向變化。當我們觀察壹個事物時,它似乎總是朝著壹個方向發展。這是因為它的發展還沒有到臨界點。壹旦過了臨界點,就立刻向相反的方向運動。所以,弱者要變強者,強者要粘弱者,剛柔相濟,這才是維護繁榮、保護泰國之道。

“弱者,道之用也。”道以弱通萬物,不經意間,可引滄海桑田之變。用老子的話來說,這種軟弱的表現就是“萬物依命而不退出,而不成功,衣服支撐萬物而不優先,萬物回歸而不優先。”因為道“不以為大”,所以能“成大”。(《老子》第三十四章)所以,無論妳在什麽位置上,無論妳是弱者還是強者,都要做到凡事無態度。

更妙的是,壹切都是以弱勝強。“道生壹,命生二,命生三,命生萬物。萬物負而指陽,以為和。”

壹切都是陰陽元素交匯產生的,達到和諧。任何事物都有兩種屬性:柔軟和堅硬。只有通過尹和的配合這件事才能長久。忽略任何壹面,“物強則老,說明無知,無知已久。”

(3)老子為什麽強調柔?

在《道德經》這本書裏,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老子特別強調陰柔的壹面,陽剛之氣似乎不足。這有三個原因:

第壹,老子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帝王將相出謀劃策。《老子》中最常見的詞是我、我、聖人,都是對開悟的統治者的稱謂。統治者已經處於強勢地位,強則崩。所以,老子諄諄告誡統治者,要剛柔並濟,不要“文采飛揚,拿著刀劍,討厭吃喝,要有更多的錢貨”,而要“以為人越多,人就越多”;而不是強迫普通人“民不懼死,何以畏死”,而是“居無定所,居有所厭”,采取厚道、節儉、不敢為天下先的原則治理國家,實現君臣相安、君民幸福的社會理想。

其次,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這個時候世界越來越亂,戰亂頻繁,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痛苦。為了爭奪天下,統治者變得越來越專制暴虐。老子長期擔任周朝收藏家,對西周初期的禮樂社會了如指掌。他本人也經歷了周朝諸侯為爭奪繼承權而相互爭鬥,內戰長達十幾年的歷史。這些都太強了,強者死。所以老子強調要用柔來矯正亢奮、虛榮、焦慮的社會,讓天下太平。

第三,老子哲學中的道本身就具有母性。這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虛靜,老子說:“至虛靜,萬物合力,我觀復,萬物歸根。說到底,寧靜就是生活,生活才會正常。”虛與靜是道的兩個最重要的特征。虛與靜是壹種陰柔,實與動是壹種陽剛。女性美表現女性的性格,陽剛之氣更多的表現男性的氣質。

第二是寬容。父性是嚴格的,比如基督教是父系的,上帝對所有人都是嚴格的父親。如果人們不相信他,上帝會用巨大的力量懲罰他。在古代,上帝發現人類充滿了腐敗、暴力和非法的邪惡行為,所以他計劃用洪水毀滅人類。但他發現諾亞是壹個正直的人,所以他指示諾亞建造壹艘方舟,並提前做好準備。結果只有諾亞壹家躲過了洪水。摩西帶領猶太人走出苦難的埃及,但是猶太人崇拜異教的神,所以神懲罰猶太人在沙漠中流浪四十年。由此可見神的嚴厲。

我永遠不會做這樣的事。怎麽說呢:“聖人往往無心,而以民之心為心。那些好的,我就是好的,那些不好的,我也是善良賢惠的。相信,我相信,不相信,我也相信,善意。聖賢在天下,淡泊於世。人講究耳目,聖人為子”(《老子》第四十五章);他還說:“所以,好人是不善於別人的老師;對別人不好的人,是好人的資本。我不關心我的老師,我不愛我的資本,雖然我是壹個大粉絲。”這裏體現的是絕對包容的精神;“聖人常善救人,故不棄人,常善救物,故不棄物。”這種精神更符合母性的性格。所以老子的處世治國理論,強調的是三寶,“仁、儉、不為天下先”,仁是第壹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