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鈞的詳細解釋

鈞的詳細解釋

鈞的詳細解釋: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壹鈞。舊時對尊長或上司的敬稱。

鈞介紹如下:

鈞(拼音:jū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鈞是勻的分化字,本義指制作青銅器的原料重量單位。又指制陶器時,模子下面的轉輪。古籍中鈞常常和均通用,指平均、均勻。鈞也用作敬辭。

鈞的定義介紹如下:

形聲兼會意字。鈞,西周金文以勻字為之,“勻”是“鈞”的初文。金文的“勻”作圖1,外部是旬的古字,本義是十天,於此作聲旁,表音;中間的兩點(“呂”)像鑄成餅形的金屬原料,表義。

西周金文“賜金壹勻”“?鋚百勻”中的“勻”都是指制作青銅器的原料重量單位,將義符呂換成金,從金,表示與金屬相關。戰國時代還產生了從金旬聲的鈞字。

為《說文解字》古文所繼承。首先產生“勻”,再產生鈞和銁,所表示的本義是壹致的,都是指金屬的重量單位。篆文“鈞”實際是從金從呂兩個意符。

鈞均同音假借,字義相通。“均”的本義為平均、均勻,進而有全、都的意思,所以“鈞”也有平等、同樣等意思。不過,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並不多見,用“均”字的時候更多。古人制作陶器時,依靠轉輪的轉動,使陶器的壁厚度均勻,所以用“鈞”來指制陶器的轉輪。

鈞瓷介紹如下:

鈞瓷始於唐、盛於宋,是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壹,並以其獨特的釉料及燒成方法產生的窯變神奇而聞名於世。

北宋徽宗時期,官府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區東北部設置官窯,為皇宮燒制貢瓷。因窯址鄰近古代春秋戰國的鈞臺,故名為“鈞臺窯”,簡稱“鈞窯”,所產瓷器即名“鈞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