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時珍後較長壹段時期,本草學沒有大的發展?至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這壹著作的出現,才改變了這壹局面?
自《本草綱目》成書以後到趙學敏又歷200余年?這期間民間的醫藥知識得到了很大發展,很有必要進行收集整理?
趙學敏是清代醫學家?他在研究本草學方面非常嚴謹?從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經常深入民間,通過調查訪問來取得第壹手資料?
他註重實證,不輕信文獻?藥物經過臨床證實,確有療效的他才收入書中,否則“寧以其略,不敢欺世也”?他還親自在藥圃中種植藥用植物,詳細觀察其生長情況和形態特征?
趙學敏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他在本草學上取得輝煌成就的主要原因?
趙學敏編著的《本草綱目拾遺》是壹部為了彌補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之不足而作的本草學著作?內容十分豐富,為中醫藥學增添了大量的用藥新素材?
本書所載藥物絕大部分是《本草綱目》未收錄的民間藥,或已見於當時其他醫書上應用的品種?同時也包括壹些進口藥,如金雞勒,
東洋參?西洋參?鴉片煙?日精油?香草?臭草?煙草等?
在藥物的分類方面,趙學敏也有所創新?他除依《本草綱目》將植物分為草?木?果?谷?蔬等部外,還另立“花部”和“藤部”?
他認為《本草綱目》無藤部,以藤歸蔓類不合理?木本為藤,草本為蔓,不能混淆,應立藤部?他還集中各種以花知名的植物為花部?另外,他對設立“人部”的依據說法很不以為然,故在他的著作中刪掉了“人部”?
《本草綱目拾遺》對研究《本草綱目》和明代以來藥物學的發展,是壹部十分重要的參考書?它是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標誌著我國藥用動植物學的新發展,壹直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