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言情小說名的第壹字是金

古代言情小說名的第壹字是金

《金瓶梅詞話》是《金瓶梅》現存最早的版本系統,為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東吳弄珠客及欣欣子序,壹百回,所謂“詞話”是指書中插有大量的詩詞曲賦和韻文,這個本子及其傳刻本,統稱詞話本。

《金瓶梅詞話》是我國第壹部以家庭日常生活為素材的長篇小說。它的開頭據《水滸傳》中西門慶與潘金蓮的故事改編,寫潘金蓮未被武松殺死,嫁給西門慶為妾,由此轉入小說的主體部分,描寫西門慶家庭內發生的壹系列事件,以及西門慶與社會中各色人物的交往,直到他縱欲身亡,其家庭破敗,眾妾風雲流散。書名由小說中三個主要女性(潘金蓮、李瓶兒、春梅)的名字合成。在萬歷年間,已有《金瓶梅》抄本流傳。據袁中郎於萬歷二十四年(1596)寫給董其昌的信,他曾從董處抄得此書的壹部分;又據《萬歷野獲編》,沈德符在萬歷三十七年(1609)從袁中道處抄得全本,攜至吳中,此後大約過了好幾年,才有刻本流傳。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刻本,是卷首有萬歷四十五年丁巳(1617)東吳弄珠客序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詞話》,***壹百回,有的研究者認為這可能就是初刻本。其後有崇禎年間刊行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壹般認為是前者的評改本。它對原本的改動主要是更改回目、變更某些情節、修飾文字,並削減了原本中詞話的痕跡。清康熙年間,張竹坡評點的《金瓶梅》刊行(此書扉頁刻有“第壹奇書”四字,因此也稱作《第壹奇書》)。它是以崇禎本為底本,文字上略有修改,加上張氏的回評、夾批,並在卷首附有《竹坡閑話》、《金瓶梅讀法》、《金瓶梅寓意說》等專論。這個本子在清代流傳最廣。《金瓶梅詞話》的作者,據卷首“欣欣子”序說,是“蘭陵笑笑生”。用古名稱為“蘭陵”之地有二,壹在今山東嶧縣,壹在今江蘇武進縣,以何者為是,尚無定論。這位“笑笑生”究為何人,也至今無法確認。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作者是“嘉靖間大名士”,袁中道在《遊居柿錄》中說作者是“紹興老儒”,謝肇淛《金瓶梅跋》說作者是“金吾戚裏”的門客,皆語焉不詳。後世人們對此提出種種猜測和推考,先後有王世貞、李開先、屠隆、徐渭、湯顯祖、李漁等十幾種不同的意見,但尚沒有壹種意見能成定論。關於小說的創作年代,也有嘉靖與萬歷兩說,研究者壹般認為後者為是。如小說中引用的《祭頭巾文》,系萬歷間著名文人屠隆之作;寫西門慶家宴分別用“蘇州戲子”、“海鹽子弟”演戲,為萬歷以後才有的風氣,都可以作為證據。雖然《金瓶梅詞話》作者的情況不詳,但仍可以推斷為我國第壹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有人認為,根據《金瓶梅詞話》較多保留了說唱藝術的痕跡、書中情節與文字前後頗有抵牾、較多引錄前人作品等情況,這部小說當是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壹樣,是由某個文人在民間創作的基礎上改寫而成,但這壹說法難以成立。和《三國演義》等不同,在《金瓶梅詞話》問世之前,根本沒有內容相似的雛形作品流傳,而且據《萬歷野獲編》的記載來看,廣聞博識的沈德符在未讀這部小說之前,也不知道這是壹部什麽樣的書,此其壹;《金瓶梅詞話》是壹部大量描繪日常生活瑣事的小說,沒有傳奇色彩,故事性也不強,不易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單元,盡管在這部小說流行漸廣以後,也有取其片斷為說唱材料的情況,但從全書來說,它不適宜作為民間說唱的底本,此其二。至於保留了說唱藝術的痕跡,只能說是作者有意模擬及個人愛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