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左傳·宣公三年》
引言
古人對於妖魔鬼怪深信不疑,這主要是因為古人對自然界的了解並不深入,因此會信奉鬼神。封建社會中很多傳說故事都和妖怪有關,從這些傳說中可以看出古人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在很多文學作品種都出現了“魑魅魍魎”這個詞語,很多人覺得這是妖怪的統稱,其實不然,那麽這個詞語究竟代表幾種妖怪呢?
壹、魑魅魍魎的真實身份
很多人認為魑魅魍魎應該是古人對於所有妖怪的概括,但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其實這個詞語並不是妖怪的統稱,也不是代表著四種妖怪,而是三種。其中“魑”是壹種,“魅”是壹種,還有壹種叫做“魍魎”。那麽這三種妖怪究竟是什麽呢?
首先,第壹種妖怪叫做魑,根據古籍的記載,這是壹種生活在山林中的山怪。魑的體型非常的龐大,而且喜歡吃人。這種妖怪很多動物都不是它的對手,而且善於偽裝,經常躲在安靜的路邊,等待行人的到來,壹旦有人過來了他們就會立馬上前,抓住行人然後吃掉。
其次是魅,這是壹種山林中的樹怪,經常打扮成美人的模樣,壹旦有人前來就立馬將人困住,也指長得好看的鬼。最後壹種妖怪叫做魍魎,這種妖怪的來頭很大,魍魎是上古時期部落首領顓頊的兒子,後來魍魎被水淹死了,後來成為到了水怪。
二、魑魅魍魎的引申義
如今雖然時代的轉變,很多俗語的意思都有變化。畢竟古人與現代人的很多觀念都不壹樣。魑魅魍魎這個詞語的意思也有壹些變化,雖然在表面上只是介紹這三種怪物,其實更多時候隱喻壹些壞人,他們就像是怪物壹樣,危害百姓,魑魅魍魎把這些人妖魔化,而且表現出百姓們對於這些人厭惡。
在歷史上,很多古代典籍中都出現了魑魅魍魎這個詞語,古人因為對自然界了解的比較少,所以對於壹些不了解的生物都會當成鬼怪。其實這也體現出古人對於自然界的認知狀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認知到達了壹定的高度之後,對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也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因此現代社會中很少提及鬼怪,更提倡科學。
結語
魑魅魍魎是指三種鬼怪,古人對於未知世界是充滿好奇的,用鬼怪壹詞就體現出古人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感。對於壹些傳統文化,我們要有所涉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