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古老的記譜法——宮池記譜法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成為“天書”,但在昆曲中仍在使用。隨著越來越多的簡譜記錄的昆曲曲譜的出現,年輕壹代的演員對宮池曲譜的理解已經比不上前輩了。
用簡譜記錄昆曲樂譜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真飛樂譜》的出版。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告訴記者,當時出版《振飛曲譜》的主要目的是普及昆曲。後來,越來越多的用樂譜記錄的昆曲樂譜陸續問世,昆曲劇團日常排練用的樂譜也逐漸變成了樂譜;
在戲曲學校,昆曲班的學生不再用宮池記譜法學習昆曲,而學習宮池記譜法卻成了壹門課程。粵劇的配樂也用這種宮池記譜法。
昆曲保留古宮池記譜法是幾百年傳承下來的壹種“習慣”,還是客觀存在的必要?蔡正仁告訴記者,昆曲有數千種,但只有幾百種被翻譯成簡譜。學昆曲的人,壹定要懂得規模工作。青年演員沈昳麗告訴記者:“樂譜是以音階記譜法為基礎的。
轉得好的話,對唱歌沒什麽影響。如果轉的不好,差別就大了。因為宮池記譜法主要由字組成,每個字下面都放了註音,所以每個字都能唱準。但記譜法主要以譜為主,文字在音符下方標註。有時候音符是唱出來的,但是歌詞很容易斷。比如《遊園驚夢》中的壹句“亂世難寄春情,忽有苦人在其中”,就要延長,所以我可以用宮池記譜完整地唱出來,但用簡單的記譜完整地唱出來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