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書的特點是原文+敘事翻譯+古人使用的相關神獸的歷史典故,如詩詞、歷史故事等。另外在古文部分,列出了不同卷中涉及到的這個神獸的文字。
這種聯系方式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我們在親子閱讀中經常使用的方法:聯想+拓展。另外,我們讀古文,結果他居然也能看懂。我們從來沒有專門研究過古文,但是在歷史和詩詞中接觸過,證明了什麽叫以類比法影響。
但是這套書按照類別分為神、獸、魚、鳥三類,打亂了古文的順序,所以如果有精力的話,最好還是看壹下原文。我們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山海經》。
起初《山海經》沒有文字,只有圖畫,所以看《山海經》壹定要看圖。
中信出版社的《山海獸》就是這麽美的現代中國風。如果印得好,看著會很舒服。我特意把古代漢文版的同類神獸圖和這張對比了壹下,印象中差得遠了。
《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壹部地理著作。這本書的作者不詳。現代學者都認為它不是在短時間內寫成的,作者也不是壹個人。
《山海經》版本復雜。傳世版本為18卷,其中《山景》5卷,《海經》13卷。各卷年代不詳,其中14卷為戰國時期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可見最早的版本是晉代郭璞的《山海經》。但提到《山海經》的書名《史記》,最早的書目是《漢書·藝文誌》。
至於其真正的作者,有前人認為是於、伯夷,經西漢劉向、劉欣編校,才形成傳世之書。現在很多人認為具體的寫作日期和作者都沒有辦法確認。
《山海經》的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醫藥、祭祀、巫醫等等。許多著名的古代神話、傳說和寓言被保存了下來,包括誇父的每日墾荒、精衛填海和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