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健康術語

健康術語

“大腸主津”,是與“小腸主液”相對而言的。液較稠厚,津較清稀。小腸在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過程中,將飲食物消化成糊狀的較稠厚的液態,其吸收的水液多為富於營養的水谷精微;而大腸多為吸收清稀的水分,故稱“大腸主津”。

1、“大腸主津”的生理病理

大腸屬於六腑,作為“傳導之官”的大腸其主要功能就是傳化糟粕,虛實交替,處於實而不能滿的狀態,以降為順,以通為用,而大腸傳化糟粕的作用能否正常發揮,是以腸道潤滑為前提的,這與大腸主津的功能也密不可分。現代研究表明,腸道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場所,約有1-2L的水液隨食糜進入結腸,但糞便中所含的水分僅有150ml,其中大部分水分都經大腸的燥化作用而被重吸收。大腸主津功能失常,則大腸中的水液不得吸收,水與糟粕俱下,可出現腸鳴、腹痛、泄瀉等癥;若大腸實熱,消爍津液,或大腸津虧,腸道失潤,又會導致大便秘結不通。

2、肺通調水道功能與大腸主津功能的關系

肺通調水道功能與大腸主津功能在生理上相輔相成,病理上相互影響。壹方面,肺宣發肅降、布散津液、濡潤腸道; 另壹方面,肺通調水道,使體內津液平衡,保證大腸燥化有度,大腸傳導糟粕的功能才能正常發揮。大腸主津功能正常,壹方面將重吸收的水液上輸心肺,促進肺的宣發肅降; 另壹方面,保證腸道潤滑,大便成形,使腑氣通暢,保證肺氣運行正常。病理上,外邪侵襲或者肺氣虛耗,導致肺失通調水道,邪氣下移,進而影響大腸傳導功能,引起便秘或腹瀉。大腸主津的功能異常,水液代謝失衡,腑氣不通,也會影響肺氣功能,出現咳嗽喘悶等癥。因此津液代謝在“肺與大腸相表裏”理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張伯訥.《中醫學問答題庫·中醫基礎理論分冊》:中醫古籍出版社,1988年

2、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

3、孟慶巖、張慶祥,從“津液相關”探討肺與大腸相表裏,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年11月,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