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學泰鬥顧頡剛先生曾說:“古史書至今,《左傳》價值第壹!” 《左傳》開創了歷史文學的先河,即使是被魯迅先生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也有所借鑒。因此,教研室殷老師安排語文課錄制任務時,我毫不猶豫選擇了《曹劌論戰》。再三思量,三易其稿,終成定案,順利錄制,有些許思考,記錄如下,以期在通往語文的路上返璞歸真。 ?
壹、語文是朗讀的藝術
宋代理學家朱熹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壹字,不可少壹字,不可多壹字,不可倒壹字,不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說的都是朗讀之於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朗讀喚醒壹個人潛在的語言思維,朗讀固化壹個人的語言習慣,朗讀讓無聲的文字煥發出韻律、節奏的光彩。從全神貫註自讀到全班展示糾錯讀,從參看註釋準確讀到師生合作角色讀。在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要求、不同梯度的朗讀過程中斷句、會意、思接千載,所學篇章在學生響亮的朗讀和沈靜的默讀中留下深深的印記,這種印記將跟隨學生壹生,影響久遠。
二、語文是文字的蘊藉
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在發展的過程中都走向了消亡,而中國的漢字卻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不斷演化中的刪繁就簡、吐故納新,而熠熠閃光。追溯到漢字的源頭,無論是倉頡造字說抑或“結繩”、“八卦”、“圖畫”、“書契”之論,漢字在自有的文字系統中記錄著漢民族的語言。細觀每壹個漢字都是壹個講述不盡的意象存在。
本文中“衣食所安,弗敢專也”中“安”字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說文解字》中解釋:安,靜也。 從演化過程中的篆書不難看出,壹間房子裏,安安靜靜坐著壹位女子。人都說“媽媽在,家就在。”媽媽操持家務,撫養子女,敬養老人,是壹個家庭最牢固、最溫暖的橋梁,將三代人乃至四代人,緊緊地聚攏在壹起,於是在這樣壹位安靜持家的女子無微不至的付出中,壹個安寧、安和、幸福的家庭便不懼風雨。壹個男子心儀壹位這樣安靜的女子,於是成家立業,即使他漂泊在外,心總有壹個得以停靠的港灣,於是內心安穩,生活安定。無數個這樣的小家,便匯聚了安居樂業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才會和諧、和樂、和美。我們就不難理解此處的“安”即指衣食住行這些養生的東西,這些能讓人們居樂業的東西。
讓蘊藉的漢字與生活相連、與美好的寓意相連,從古籍中找到淵源,有助於我們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對漢字文化的敬畏之情。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在這樣壹些有溫度的字中、有溫度的熱愛中、有溫度的闡釋中逐步增強的。
三、語文是“補白”處的細究
中國古典詩文和中國畫壹樣講究“留白”的藝術。“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儼然壹副蒼山逶迤,草屋壹點的水墨丹青,“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儼然壹副山水花鳥、山澗流水相得益彰的空靈畫卷。類似的作品不勝枚舉。《左傳》更是字字凝練、句句精微,即使他將《春秋》壹書中關於齊魯這壹戰的“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軍於長勺。”闡發成壹篇文章,但仍是“惜墨如金、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著實有許多“留白”之處,有待老師們帶領學生穿越千年“補白”細究,方得其中滋味。
課例呈現
師:想象添加人物對話是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可以創編成小劇本,並進行對話表演。
生:想象、朗讀、表演
成型小劇本(壹)
問(神色凝重,態度謙恭,身體向前微傾):“何以戰?”
公曰(驕傲,自信,不屑壹顧,慨然說):“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輕蔑搖頭,語重心長):“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公曰(有點兒心虛,心想:眼前之人不可小覷):“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拉長語氣,不容置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更加誠懇地放低身子,討論的語氣虛心詢問):“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擊掌稱贊,英雄所見略同的欣賞):“忠之屬也。可以壹戰。戰則請從。”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說話時都是有表情,有情緒的,有時眉飛色舞、有事怏怏不樂、有時河東獅吼、有時嚴肅認真,這是作為七情六欲俱全的人的鮮活生命的表征。甚至有人喜歡在說話時配合手勢使自己的表達更豐富,更能讓對方理解接受。因此,用這壹想象添加的“補白”方式,讓學生們在揣摩、思考、演練的活動中重現歷史場景,感受曹劌與莊公論戰時的睿智,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是個極好的方法。
四、語文是遇見時的美好
開啟語文,便開啟了生活的壹頁,我們會遇見跌宕起伏的故事,遇見坦蕩如砥的真性情,遇見入木三分的鞭撻,遇見幽默詼諧的調侃,遇見無限熱愛的熾烈,遇見剎那間的頓悟。
所有的遇見,都源自“讀寫評”各環節的環環相扣、步步為營,語文的學習最終將落實在“寫”上,寫的過程是再思考的過程、再升華的過程,也是走出文本發現新我的過程,也是逐步形成自己的語文思維體系,構築獨特內心世界的過程。
課例呈現
師:壹場戰役、壹介布衣、壹位國君、壹份情懷、壹種智慧,成就了壹段歷史傳奇,請妳自選角度,從細節之處品評。
生:眾說紛紜,完成小練筆。
學生作品
壹介布衣,壹腔熱血,壹顆忠心,不畏君王之威,請見心中所謀,述說民生之艱,可敬!懷英勇之謀,救民於戰爭之苦,驚醒君王夢,保得家國安,可畏!
——趙紫婷
我認為莊公的虛心納諫才是這場戰役勝利的“根本”,“君正則臣直”,沒有魯莊公的開明,又哪來的曹劌指揮戰役呢?曹劌三問,莊公三答,戰時竟與之同乘,這可不是壹般君王能做到的,而且他對曹劌信任有加,將自己的性命與魯國的安危都交由曹劌,才讓曹劌的軍事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 ——《我眼中的魯莊公》
國難當頭,壹種在所不辭的情懷成就了壹位有勇有謀的有才之人;壹位禮賢下士的君王成就了壹場漂亮的戰役。於曹劌而言,這是壹種家國天下的擔當,於魯莊公而言,這是善於納諫的成功,於魯國子民,無疑是免受塗炭的幸運。
——薛世鵬
雖貴為國君,卻少有傲慢之氣。為人謙遜,善於納諫,盡管如此,也難掩他遇事的沖動與目光的短淺,用兵之道他壹竅不通,以至於“既克”還在詢問“其故”,不禁讓人撫案長嘆:肉食者鄙啊,竟至於此?!高手在民間,說的正是曹劌,這樣的有識之士,若非主動“請見”,又怎會脫穎而出? ——柴奕超
教師例作
世間壹切都是遇見,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穿越千年的風塵,開啟歷史的壹頁,我遇見了壹介布衣心懷天下的執念,遇見了君臣攜手退敵的肝膽相照,遇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若非堅決的“請見”,若非嚴肅的“拷問”,若非把握戰機“壹鼓作氣”,若非莊公的仁厚賢德,怎會成就魯國的傳奇。多少人還在蠅營狗茍、明哲保身、貪戀壹己性命時,妳卻主動請纓,指揮若定,貢獻著壹己之力。此時此刻我才更深切的體會“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遇見古籍,遇見歷史,遇見智慧,讓我們在語文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師生***讀***寫,建立友好的語文學習***同體,是語文最美好的樣子,我會安靜地走下去,走出壹徑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