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增廣賢文》有感
“讀書需用心,字字千金”。它教會了我如何讀書,讀書的時候要用心去感受,字字千金。閱讀時,我必須仔細思考,理解每壹個字。當我看到好的單詞和句子時,我會盡力去理解它們。
“恨枝無葉,莫怪太陽斜”。樹只能抱怨自己沒有葉子,而不是太陽歪斜了。有些事情不要怪別人,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我找不到我想看的書,就說別人放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了。這是非常錯誤的。按理說,我應該先想想放在哪裏。
“年輕人不努力,老年人難過”,讓我再壹次認識到,年輕的時候不努力學習,不上進,老了只有難過和遺憾。
《增廣賢文》還有很多話,給了我很多啟示。我應該多讀壹些像這樣的書來增加我的知識和提高我的寫作水平。
寒假期間,學校號召大家買增廣賢文。剛開始我覺得很反感,很不屑去讀,但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在父母的監督下,我不得不讀,只好硬著頭皮讀了。沒想到,這本書裏的很多諺語或者好句子,不僅聽起來朗朗上口,久而久之,讀增廣賢文漸漸成了我的樂趣。
增廣賢文第壹章教我們珍惜學習時間,第二章是良師益友,教我們做壹個君子,第三章是修身篇,教我們處處為別人著想,第四章是謙虛謹慎篇,教我們謙虛好學,不自滿,第五章是節儉知足篇,教我們低調做人,不要太奢侈,第六章是。
我最喜歡的是忠言逆耳,良藥利於病。意思是忠言不好聽,但是對我們的言行有好處。能治病的藥,雖然喝起來苦,但對病有好處。
這句話的潛在意義是教育我們,不能只聽壹些好聽的話,只有真正有用的話才是好話,真正能治病的藥才是好藥。
我看了《增廣賢者》才明白真正孝敬父母,關愛伴侶是什麽意思,什麽是堅定的信仰。
關於增廣獻文的思考
增廣文子在過去也被稱為賢文,在古代和現代也被稱為賢文。書名最早見於明代萬歷年間的戲劇《牡丹亭》,此書最晚寫於萬歷年間。後來經過明清文人的不斷補充,才改成這個樣子,史稱“增光獻文”,俗稱“增光獻文”。這本書的作者沒見過什麽書,除了周這位儒生在清朝同治年間修改過,大概是民間創作的結晶,所以這本書的內容大致能反映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心理。
《增廣賢文》有雲:“黃芩不假,阿魏不真”。黃芩和阿魏是中草藥的名稱。黃芩在藥店很常見,幾乎隨處可見,所以妳不會在藥材店買到假貨。根本沒人會費心去造假這麽普通的東西。阿魏是壹種非常珍貴的藥材。對於阿魏,世界上有兩種意見。壹個是西範產阿魏,臭死了。另壹種說法是,它來自壹個墓地,是壹種通過死者的棺材蓋生長的真菌,它的根在死者的嘴裏,死者生前壹定吸過鴉片。都說阿魏可以治很多病,是靈丹妙藥,但是很少見,很難找,大部分人都沒見過,所以以前藥店裏很多阿魏都是假的。
於是古人感嘆:“黃芩不假,阿魏不真。”
原來太普通的東西根本不會引起人們的註意。人總是在走向遙不可及,虛無縹緲的東西,最後只能帶來壹些不必要的麻煩。小學生寫文章,老師總是要求不要寫太普通的東西,於是就有了“學會寫文章,就會學會說謊”等名言。其實社會風氣大部分來自於孩子。妳教育他長大後是什麽樣子。這些孩子從小就學會了撒謊,長大後就不會說真話,所以社會形成了壹種氛圍,很難改變。
這本書裏還有壹句話:“烏鴉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這個“賢文”令人肅然起敬,氣勢磅礴。意思是小羊為了報答父母的恩情,跪下來給父母餵奶。為了報答父母的恩情,小烏鴉在父母老得不能外出打獵時,給年邁的父母嘴對嘴地餵食。
它不僅是人類的美德,甚至是動物界的美德。但是對比我們的父母和他們的父母,哪個更重要?比較我們和他們的行為,誰做得更好?不管怎麽生活,羊和烏鴉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父母。現實生活中,我們人類經常被媒體曝光對長輩不尊重,甚至毆打爸爸媽媽。人類恩將仇報並不罕見。每當看到這些案例,不禁讓有良知的人憤怒,常常感嘆“人心不古”。
《增廣秀才·朱子家訓》這本書可以豐富我們的內心世界,讓我對做人做事有很多感悟。畢竟人們花了幾千年才認識到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