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足下欲以吾自代,雖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屍祝以自助,故為足下陳其可否。
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欲卿相,而三為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知堯、舜之居世,許由之巖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壹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誌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意氣所托,亦不可奪也。
2. 閱讀下列文言文賈直言賈直言,河朔舊族也,史失其地。父道沖,以藝待詔。代宗時,坐事賜鴆,將死,直言紿其父曰:“當謝四方神祇。”使者少怠,輒取鴆代飲,迷而踣。明日,毒潰足而出,久乃蘇。帝憐之,減父死,俱流嶺南。直言由是鐍。
後署師道府屬。及師道不軌,提刀負棺入諫曰:“願前死,不見城之破。”又畫縛載檻車狀而妻子系累者以獻,師道怒,囚之。劉悟既入,釋其禁,辟署義成府。後徙潞,亦隨府遷。
監軍劉承偕與悟不平,陰與慈州刺史張汶謀縛悟送闕下,以汶代節度。事泄,悟以兵圍承偕,殺小使,赴言遽入責曰:“司空縱兵脅天子使者,是欲效李司空芽?它日復為軍中所指笑。”悟聞,感悔,匿承偕於第以免。悟每有過,必爭,故悟能以臣節光明於朝。穆宗召為諫議大夫,群情灑然稱允。而悟固留,得聽。
始,悟子從諫貴甚,見直言輒衣紫擁笏,以兵自衛。直言諫悟曰:“郎少年,毋使襲山東熊,朝服可擅著邪?”悟死,從諫不發喪,召大將劉武德等矯悟遺言,與鄰道使***表求襲位,直言入讓曰:“父死不哭,何顏面見山東義士乎?”從諫曰:“欲反耳。”直言仰天哭曰:“爾父提十二州地歸朝廷為功臣。然以張汶故,自謂不潔淋頭,卒羞死。郎今日乃欲反邪?”從諫起抱直言項哭曰:“計窮而然。”直言曰:“君何憂無土地,今脅朝廷,正速死耳。若從武德謀,吾見劉氏為元濟矣。”從諫拜曰:“唯大夫救之。”直言乃自攝留後,使從諫居喪。初,從諫惟鄆兵二千同謀。直言既折之,軍中遂安。
大和九年卒,贈工部尚書。
賈直言,唐代傳奇個性名臣,父道沖,以伎術得罪,貶之,賜鴆於路。
直言偽令其父拜四方,辭上下神祇,伺使者視稍怠,即取其鴆以飲,遂迷仆而死。明日鴆泄於足而復蘇。代宗聞之,減父死,直言亦自此病蹙。後從事於李師道。師道不恭朝命,直言冒刃說者二,輿櫬說者壹。師道訖不從。及劉悟斬師道,節制鄭滑,得直言於禁錮之間,又嘉其所為,因奏置幕中。後遷於潞,亦與之俱行。悟纖微乖失,直言必盡理箴規,以是美譽日聞於朝。穆宗以諫議大夫征之,悟拜章乞留,復授檢校右庶子、兼禦史大夫,依前充昭義軍行軍司馬。悟用其言,終身不虧臣節。後歷太子賓客。太和九年三月卒,廢朝壹日,贈工部尚書。
“結發之妻”的典故的主要出處之壹就來於他。賈直言和父親流放南海(今廣東番禺,當時為荒蠻邊遠之地)。賈直言攙著父親踏上征程,臨行前,他的妻子董氏極度悲傷。賈直言對董氏說:“我們父子二人流放遠疆,兇險無比,今生恐怕再難相見了!妳年輕漂亮,也沒生過孩子,妳就改嫁吧,省得彼此惦念又無可奈何!” 。董氏亦有個性,不答話,用繩子把自己的長發死死捆紮起來,又取來毛筆,請直言寫封條封住頭發,指天發誓道:“妳要不回來,我的頭發就不解開!至死方休!”。二十二年後,賈直言蒙赦返京,董氏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頭發已經糾結纏繞在壹起,似若枯草,頭發上的繩子封條依舊。用水清洗不行,賈直言找來清油澆在老婆頭上,幹黃槁枯的長發居然全部脫落。直言緊握妻子的雙手,痛苦不已,立誓生死與***永不分離。賈直言後來升任諫議大夫,仗義執言清廉剛正,朝廷無不贊服。夫妻二人成就壹段絕世佳話。”
3. 王彥章死節文言文南宮生,姓宋,名克,家南宮裏,吳人。偉軀幹,博涉書傳。少任俠,喜擊劍走馬,尤善彈,指飛鳥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養賓客,及與少年飲博遊戲,盡喪其資。逮壯,見天下大亂,思自樹功業,乃謝酒徒去,學兵,得風後①握奇陳法。將北走中原,從豪傑計事,會道梗,周流無所合。
家居以氣節聞,衣冠慕之,爭往迎候,門止車日數十兩。生亦善交,無貴賤,皆傾身與相接。有二軍將恃武橫甚,數毆辱士類,號虎冠。其壹嘗召生飲,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惡能勇?吾將柔之矣。”即命駕往,坐上座,為語古賢將事。其人竦聽,居樽下拜起為壽,至罷會,無失儀。其壹嘗遇生客次,顧生不下己,目懾生而起。他日見生獨騎出,從健兒,帶刀策馬踵生後,若將肆暴者。生故緩轡當中道進,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詣生謝,請結歡。生能以氣服人類如此。
性抗直多辯,好箴切友過。有忤己,則面數之,無留怨。與人論議,祈必勝,然援事析理,眾終莫能折。時張士誠數用師,生私策其勝負多中。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將中生法,生以智免。家雖以貧,然或饋酒肉,立召客與飲啖相樂。四方遊士至吳者,生察其賢,必與周旋款曲,延譽上下。所知有喪疾不能葬療者,以告生,輒令削牘疏所乏,為請諸公間營具之,終飲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謂似樓君卿、原巨先,而賢過之。
久之,稍厭事,闔門寡將迎。辟壹室,庋歷代法書周彜②漢硯唐雷氏琴③,日遊其間以自娛。
贊曰:生之行凡三變,每變而益善,誠奇人也。尚俠末矣;欲奮於兵固壯,然非士所先;晚乃刮磨豪習,隱然自將,履藏器之節,非有德能之乎?與夫不自知返,違遠道德者異矣。
4. 金壺丹書文言文翻譯齊景公在原紀國的土地上遊歷時,得到壹個金壺,就打開壹看,裏面有紅筆寫成的文字:“吃魚只吃壹面,不翻過來吃,不要乘坐劣馬。”
景公說:“有道理!就像這樣說的!吃魚只吃壹面,不翻過來吃,是因為不喜歡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馬,是不喜歡它走不了遠路。”晏子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吃魚只吃壹面,不翻過來吃,是說不要用盡老百姓的力氣。
不要乘坐劣馬,是說不要讓沒有才能的人在國君身邊。”齊景公說:“紀國有這樣深刻的言語,為什麽會亡國呢?”晏子回答說:“有這樣的言語也會亡國。
我聽說:‘君子有治理國家的好策略,壹定會公行於天下。’紀國有這樣的言語,卻藏在金壺裏,是多麽庸俗淺陋,亡國還要等到什麽時候呢?”。
5. 哪裏能找到中國古代12種公文:制、詔、書、表、露布、檄、箴、銘、制,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誥。
詔,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詔書。
書,古代皇帝的詔書或奏章,文書。
表,給皇帝上的奏章。
露布,古代臣民上書於君主,不緘封的都稱為露布。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聲討的文書。
箴,古代用以告誡規勸為主的壹種文體。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功德的文字。
記,古代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的壹種文體。
贊,用於頌揚人或的物壹種文體。
頌,用以歌頌功德的壹種文體。
序,古代壹種臨別贈言性質的文體。
6. 箴字的註解箴
拼音:zhēn
註音:ㄓㄣ
部首:竹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5
五筆86:TDGT
五筆98:TDGK
倉頡:HIHR
鄭碼:MHAJ
筆順編號:314314131251534
四角號碼:88253
UniCode:CJK
統壹漢字:U+7BB4[1]
基本字義:
(1) 同“針”。 字源演變(2)勸告,勸戒:~言。~規。~諫。
(3)古代壹種文體,以告誡規勸為主:~銘(“箴”是規戒性的韻文;“銘”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於規戒、褒贊的韻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處,故後人多連稱)。[1]
(4)針(針),同箴,古通用。規勸、告誡之義。
中醫經典《素問·寶命全形論》雲:“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余食,莫知之也。壹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臟腑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王冰註:“言針之道,有若高懸示人,彰布於天下者五矣。”
時賢範登脈《黃帝內經素問校補》:“此處之‘針’當作‘箴’,指箴銘,勸誡之類的文告。《漢書》‘針刺’、‘箴諫’並作‘箴’,《素問》之‘針’蓋本作‘箴’,後人傳抄,改‘箴’為‘針’,亦猶今人改古籍文字為今天通行文字。……以‘箴’‘懸布天下’即‘裁箴懸鑒’。以下從‘壹曰’至‘五曰’即箴銘的具體內容,指《寶命全形論》即養生之道的具體程序與要求,非指針刺。”
詳細字義:
名詞:
(1)字從竹從鹹。“鹹”本義為“酸澀”。“竹”與“鹹”聯合起來表示“刺入肌體後產生酸澀感的竹針”。本義:竹制針灸用針。引申義:縫衣用的工具。後作“針” 字形對比。衣裳破綻,紉箴請補綴。——《禮記》。(2)同本義(needle)。(3)針炙治病所用的針形器具(probe)。如:箴石(石制的針。古代治病之具。亦指可用以制針的石頭);箴砭(古代用石針治病。後借喻為糾謬,規諫)(4) 又如:箴縷(針線);箴末(喻微細);箴管(指縫綴之事);箴盥(古代婦女承姑奉盥,視為箴規 (5)文體的壹種,以規戒為表達的主題(a type of didactic literary position)
箴頓挫而清壯。——晉· 陸機《文賦》。
(6)又如:箴銘(文體名。箴是規戒性的韻文;銘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於規戒、褒贊)
動詞:
(1)規勸,告誡(admonish)
賢襲人嬌嗔箴 寶玉,俏 平兒軟語救 賈璉。——《紅樓夢》。
(2)又如:箴諫(勸諫別人改正過失);箴砭(指出並糾正錯誤);箴規(勸諫,規戒);箴誡(規勸告誡);箴誨(規勸教訓);箴訓(箴戒,規訓)[2]
常用詞組:
箴言 zhēnyán 字形對比[3] 原意為像針砭那樣的刺耳逆言,用於規勸,目的是使人的思想行為回歸正常。(1)(admonition):規勸的話
(2)(Proverbs):《聖經·舊約》中的壹卷書[2]
方言集匯:
◎ 粵語:zam1
◎ 客家話:(海陸豐腔)zin1(寶安腔)zim1(臺灣四縣腔)tsiin1(客英字典)zhim1 (陸豐腔)zhim1 (客語拼音字匯)zim1(梅縣腔)zhim1
飛天寶貝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