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名人讀書故事有哪些,還有讀書方法

名人讀書故事有哪些,還有讀書方法

1.毛澤東的讀書法

毛澤東畢生珍惜時間,博覽群書.其中“三復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他主要的讀書方法.他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古籍,並且不斷地重溫;就是到了晚年,對他喜愛的同壹本史書,也是反復研讀,並有讀過壹遍書在封面劃上壹個圈作記號的習慣,所以,在他讀過的許多書籍中,均留下了他讀過二遍、三遍的圈記.毛澤東在青年時代讀書時即有“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的習慣.他的寫作多表現在作內容摘錄,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符號,作批註以及寫讀書日記、在原書上改錯糾謬.

2.魯迅的讀書法

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壹是泛覽,他提倡博采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閑的時候,要“隨便翻翻”.二是硬看.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鉆透為止.三是專精.他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選擇自己喜愛的壹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壹事無成.四是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註意觀察並重視實踐.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他還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壹部活書”.五是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3.蘇步青的讀書法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主張讀書要多讀、精讀、他讀書時,第壹遍壹般先讀個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這樣來讀《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的.他最喜歡《聊齋》,不知反復讀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無處查,他就讀下去再說,以後再讀就逐步加深理解.蘇步青讀數學書也是這樣的,他總是邊讀邊想,邊做習題,到讀最後壹遍,題目全部做完.他認為,讀書不必太多,要讀的精,要讀到妳知道這本書的優點、缺點和錯誤了,這才算讀好、讀精了.

4.華羅庚的讀書法

華羅庚是靠刻苦自學成長的數學家,他的讀書方法有獨到之處.

用慢功夫打基礎.華羅庚初中畢業後自學高中內容,先用慢功夫打好基礎,再逐步加快進度,他用五六年的時間才自學完高中內容.由於學得紮實,到清華大學沒多久,他就聽起了研究主課程.

“厚薄”法.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妳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妳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麽,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推想法.壹本書拿到手後,華羅庚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開始閉目推想:這個題目如果自己來做,該怎麽做.待壹切全部想好後,再開始閱讀.凡是已經知曉的內容,很快瀏覽而過,專門去讀書中那些新的獨到的觀點,這樣,華羅庚博采眾長,得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