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咯血簡介

古籍中的咯血簡介

中醫·咯血咯血(hemoptysis)為證名。見《儒門事親·咯血衄血嗽血》。是指以咯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咯是指用力使東西從食道或氣管裏出來;咳是呼吸器官受 *** 而引起壹種反射作用;嗽古代與咳同義。咯血(見《儒門事親·咯血衄血嗽血》)、咳血(見《嚴氏濟生方》)、嗽血(見《證治要訣·諸血門》)實際經常混談。咳血咳血為病名。血證之壹。又稱嗽血(見《癥因脈治·嗽血論》)。《中醫藥學名詞》作咯血。是指以咯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即患者咳嗽而出血,痰中帶血絲,或痰血相兼的表現。血由肺而來,經氣道咳嗽而出,或痰中帶有血絲,或痰血相兼,或純血鮮紅,間夾泡沫,均稱為咳血。咳血由肺絡受損所致。因肺為嬌臟,又為臟腑之華蓋,喜潤惡燥,喜清惡濁,不耐寒熱,故邪氣犯肺,使肺失清肅則為咳嗽,損傷肺絡,血溢脈外,則為咳血。咳血來自肺臟者,多因外感風熱燥火,或木火刑金,陰虛火動,灼傷肺絡所致。《丹溪心法·咳血》說:“咳血者,嗽出痰內有血者。”《癥因脈治·嗽血論》說:“咳血即嗽血。”《醫林繩墨·血論》:“從嗽而來於肺者為咳血。”《癥因脈治·吐血咳血總論》:“咽中胃管嘔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赤水玄珠》卷九:“嗽出痰內有血者,名咳血,又雲嗽血。其因有二,熱壅於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久嗽損於肺者難治,此已成勞也。”《張氏醫通·諸血門》:“咳血者,因咳嗽而見血,或幹咳,或痰中見紅絲血點壹兩口,氣急喘促。此雖肺體自燥,亦為火逆,咳傷血膜,而血隨痰出也。……治宜六味丸加門冬、五味、清金壯水為主,略兼阿膠、貝母、百合、款冬、紫菀,潤肺止咳之劑。血止後胃虛少食,氣息不續者,劫勞散去半夏加紫菀茸及瓊玉膏調理之。咳血久而成勞,或勞而咳血,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幹頰赤,心沖潮熱,盜汗減食,異功散加阿膠,或四君子加黃芪、鱉甲、麥冬、五味。陰虛火動而咳血,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生料六味丸加茜根、烏賊骨、童便。”咳血可見

詳見百科詞條:咯血 [ 最後修訂於2018/9/17 16:12:01 ***7004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