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說荔枝是“果中之王”

為什麽說荔枝是“果中之王”

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壹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荔枝原產於中國南部,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楊貴妃因喜食荔枝而聞名,使得杜牧寫下“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名句。此外,各代文人墨客也寫下了大量關於荔枝的詩詞。荔枝性熱,多食易上火,並可引起“荔枝病”。荔枝果實除食用外,核入藥為收斂止痛劑,治心氣痛和小腸氣痛。木材堅實,深紅褐色,紋理雅致、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中文拼音:[lì zhī][1]

英文解釋:Litchi chinensis;leechee

“荔枝(學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國南部出產的壹種亞熱帶果樹。荔枝是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超過壹百萬噸。”[2]

又叫離枝。樹木高大,樹葉壹年四季不落,果在五六月份成熟。詩人白居易曾描述:“此果若離開樹幹,壹日則色變,二日則香變,三日則味變,四五日後色、香、味都已沒有存,所以名離枝。”

果鮮時肉白,經曬幹後呈紅色。日曬火烘,鹵浸蜜煎,可以運到遠方。成朵荔果曬幹稱為荔棉。

功效主治

止渴,益人顏色,提神健腦。可治頭暈、心胸、煩躁不安,背膊不適,頸淋巴結結核,膿腫和疔瘡,發小兒痘瘡,李時珍說:荔枝氣味純陽,新鮮荔枝食入過多,會出現牙齦腫痛、口痛或鼻出血。所以牙齒有病,及上火病人忌食。[4]

功效作用

1.補充能量,益智補腦。荔枝果肉中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總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種水果的首位,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癥。 

2.增強免疫功能。壹直被視為珍貴的滋補品。

3.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十分適宜。

4.消腫解毒,止血止痛。

5.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泄者的食療佳品。[2]

性味味甘,性溫、澀,無毒。

功效主治可治胃痛,小腸氣痛、婦女血氣刺痛。方法是將壹枚核煨成性,研成末,以酒調服。

[4]

功效主治主治小兒瘡痘出不快,煎湯飲服。又解荔枝熱,浸泡水飲服。[1]

花及皮、根

功效主治主治喉痹腫痛,用水煮汁,細細含咽。[2]

附方

治水痘發出不暢:荔枝肉浸酒飲,並吃肉。忌生冷。

治疔瘡惡腫:用荔枝三個或五個,不用雙數,以淘凈為末,與糯米粥同研成膏,攤在紙上貼。留壹孔出毒氣。或用荔枝肉、白霜梅各三枚,搗成餅子。貼於瘡上,消除病根。

治呃逆不止:用荔枝七個,連皮核燒灰存性,研成末,白湯調服,即止。

治疝氣:荔枝核、青橘皮、茴香各等分,炒灰存性研開。用酒調服二錢,每日三次。

治婦女血氣刺疼,胃痛,腰腹背痛:用荔枝核燒存性,取半兩;香附子炒壹兩,研成末,每次服二二錢,用鹽湯,米湯調服均可。

治痢疾(赤白痢):荔枝殼、橡鬥殼,石榴皮、甘草各自炒後煎服。

鼻塞:用荔枝幹七個,加50毫升醋煮熱服用。

荔枝蜜是中國南方地區生產的上等蜂蜜,顏色為琥珀色,芳香馥郁,帶有濃烈的荔枝花香味。主要分布於我國華南地區,如廣東、福建、廣西等省。荔枝盛產南方,被譽為“果中之王”。荔枝蜜采用荔枝之花蜜,氣息芳香馥郁,味甘甜,微帶荔枝果酸味,既有蜂蜜之清潤,卻因為蜜蜂釀蜜時添加了各種蜜蜂自己特有的成分,故無荔枝

荔枝蜜

之燥熱,但其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氣、之功效,是嶺南特有的蜜種。[5]

常綠喬木。樹冠廣闊,枝多拗曲。高通常不超過10米,有時可達15米或更高,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狀,褐紅色,密生白色皮孔。葉連柄長10~25厘米或過之;小葉2或3對,較少4對,薄革質或革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有時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4厘米,頂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常纖細,在腹面不很明顯,在背面明顯或稍凸起;小葉柄長7~8毫米。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花梗纖細,長2~4毫米,有時粗而短;萼被金黃色短絨毛;雄蕊6~7,有時8,花絲長約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體和硬毛。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厘米,成熟時通常顯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野生樹高可達30m,胸徑1m。樹皮灰褐色,不裂。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2~4對,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2cm。花小,無花瓣,成頂生圓錐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時紅色,果皮有顯著突起小瘤體,種子棕紅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熱濕潤氣候及富含腐殖質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凍。

荔枝[4]原產於中國,是中國嶺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馳名中外,有"果王"之稱。荔枝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羽狀復葉,園錐花序,花小,無花瓣,綠白或淡黃色,有芳香。果園形,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屬無患子科植物。

荔枝營養豐富,據分析,每壹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維生素丙13.20~71.72毫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為增進身體健康的營養品。據《本草綱目》載:荔枝可"止渴、益人顏色、通神、益智、健氣(補腦健身)、治瘰癧、瘤贅……"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壽命長的特點,經營荔枝有耗工少、成本低、收入大的好處。其產值在果樹生產中占重要地位。鮮荔枝和荔枝幹遠銷國內外。荔枝除鮮食、幹制外,果肉還可罐制、漬制、釀酒和制成其他加工品,是發展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澱粉,也可釀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為發展養蜂業提供了很好的蜜源。

果皮、樹皮、樹根含有大量單寧,是制藥的原料,種子亦可入藥。荔枝樹幹細密堅實,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橋梁和制造家具的優良木材。枝葉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寶,可以綜合利用,是壹種發展前途廣闊、實用價值很高的果樹。

荔枝***有六十多個品種,其中被人們所熟知的有十幾個。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紅、白臘、靈山香荔、南局紅、宋家香等。[2]

營養價值

荔枝食療

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神疲等癥狀;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荔枝有消腫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

每100克荔枝所含熱量70.00千卡,營養素如下:

膳食纖維

0.50克

維生素C

41.00毫克

1.70毫克

0.14微克

蛋白質

0.90克

維生素A

2.00微克

12.00毫克

0.16毫克

脂肪

0.20克

胡蘿蔔素

10.00微克

0.40毫克

0.09毫克

碳水化合物

16.60克

硫胺素

0.10毫克

0.17毫克

151.00毫克

核黃素

0.04毫克

尼克酸

1.10毫克

24.00毫克

2.00毫

◆黃金搭檔

>>;荔枝+紅棗

荔枝含有豐富維生素,可促進毛細血管的微循環;紅棗有養血補血的作用。同食,可起到更好的補血及美容養顏功效。

>>;荔枝+綠豆湯(綠茶、涼茶、淡鹽水)

荔枝食多上火,而綠豆湯(綠茶、涼茶、淡鹽水)是敗火之物。同食,能減少上火的影響。

>>;荔枝+水產(禽類)

荔枝入菜,壹般與水產或禽類等“白肉”搭配:壹是因為色澤的考慮;二是因為這些“白肉”在口味上也容易和荔枝相互烘托。其中最適合的就是海鮮,因為海鮮的寒性恰好可以中和荔枝的熱性。

◆搭配誤區

>>;荔枝-黃瓜、南瓜、胡蘿蔔、動物肝臟

黃瓜、南瓜、胡蘿蔔中所含的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荔枝中的維生素C,動物肝臟中的銅、鐵離子也能破壞荔枝中的維生素C。荔枝與這些食物同食,會使原有的營養價值降低,所以不宜同食。

>>;荔枝-李子

二者均性溫,多食容易上火,同食,更易上火。[2]

荔枝入菜

現代方法:

現代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2~4℃,濕度90~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藥物來

荔枝

殺菌防腐。

除了冷凍法外,還可以做成荔枝罐頭。壹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裏。但味道和新鮮度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古代方法:

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壹笑,從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蔡襄的《荔枝譜》與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說是洛州(今重慶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記》則認為貴妃所食的荔枝來自嘉州(樂山),今人藺同在《涪州文史資料選輯》肯定楊貴妃吃的是洛州荔枝),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杜牧有《過華清宮》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2]

荔枝果脯

原料選擇→預曬→烘焙→發汗→烘幹→散熱→包裝

制作方法

原料選擇:應選果形大而圓整、肉厚核小,幹物質含量高、香味濃、澀味淡的七至八成熟的原料,殼不宜太薄,以免幹燥時裂殼或破碎凹陷。加工品種中以“糯米枝”和“元香枝”等為佳。

幹燥:幹制荔枝幹100公斤,約需鮮荔枝360~380公斤。幹燥方法:日曬法和火焙法兩種。

日曬法就是把帶穗剪下的鮮荔枝均勻的排列在竹匾內,放在烈日下曝曬,每天翻動壹遍。當曬至七八成幹度時,把竹匾裏的荔枝堆攏,用麻袋蓋住,讓它回潮,使果肉內外幹潮均勻。回軟後再在陽光下繼續日曬,曬至八九成幹時,果殼褪色,在烈日下用噴霧器噴射少量水分,果殼又會轉紅。此次曝曬時間需要20~25天。

火焙法是先將選出的果實鋪在竹匾內放置烈日下預曬2~3天,使果實壹部分水分蒸發,再將荔枝攤放在烘焙的棚面上,焙竈以磚砌成,內燃木炭。第壹次烘焙24小時,每2~3小時翻動壹次,然後將經烘焙的荔枝放入竹籮或竹囤內,竹籮下部鋪谷糠,上面蓋麻袋、草席等。回軟3天,使果肉幹濕均勻。最後再次放入焙竈,使果實幹透。

散熱:待幹燥後,散去余熱。

包裝:荔枝幹易破碎,壹般用大箱包裝。木箱四周襯焙幹箬葉,中間最好用隔板隔開,以減少撞擦。裝箱時要裝實,裝足,以減少搬運損耗。

質量標準

核小,殼面自然扁癟,龜裂均勻。顆粒大而均勻,用手指捏或牙齒咬脆而易碎,且發出聲響。殼色以紫紅、玫瑰紅的為好。果肉表面有皺紗似的皺紋,色黃亮帶微紅、口嘗嫩、糯、甜、香。

荔枝火氣很大,大量食用鮮荔枝,會導致人體血糖下降、口渴、出汗、頭暈、腹瀉、甚至出現昏迷和循環衰竭等癥,醫學上稱為“荔枝病”,即血糖癥。

荔枝不宜壹次食用過多或連續多食,尤其是老人、小孩和糖尿病人,每天吃5顆就足夠了。如果吃完荔枝出現上火癥狀時,可吃些性寒的西瓜或喝壹碗荷葉冬瓜水,可稍降過盛之火。

在吃荔枝前後適當喝點鹽水、涼茶或綠豆湯,或者把新鮮荔枝去皮浸入淡鹽水中,放入冰櫃裏冰後食用。這樣不僅可以防止虛火,還具有醒脾消滯的功效。

另外,用荔枝殼煎水喝,能解荔枝熱。成年人每天吃荔枝壹般不要超過300克,兒童壹次不要超過5枚。

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因進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適量補充糖水,癥狀嚴重者應及時送醫院進行治療。

[7]楊貴妃最愛吃荔枝,有詩為證: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吃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邀君寵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壹人快樂。荔枝內含豐富營養,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

註意事項

1、別在空腹的時候吃荔枝,每日進食量不超過300克。如果泡上1杯用荔枝葉(曬幹)煎的荔枝茶,還可能解食荔枝過多而產生的胃滯和腹瀉。[8]

2、須知荔枝是補血、壯陽之物,熱癥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風、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2]

編輯本段

荔枝核

荔枝想必大家都吃過,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咱們吐出的荔枝核也是壹味中藥哦。且聽響小編道來,荔枝核能夠理氣止痛;祛寒散滯。臨床常用於治療疝氣痛;睪丸腫痛;胃脘痛;痛經及產後腹痛等等。下面響小編詳細說壹下荔枝核的功效與作用。

荔枝核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成熟種子。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夏季采摘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及肉質假種皮,洗凈,曬幹。生用或鹽水炙用。用時打碎。

藥性辛、微苦,溫。歸肝、胃經。

功效行氣散結,散寒止痛。 

應用 

1.疝氣痛,睪丸腫痛。本品主入肝經,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溫祛寒,有疏肝理氣、行氣散結、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氣滯之疝氣痛、睪丸腫痛,可與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醫得效方》);或與小茴香、吳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氣內消丸(《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若睪丸腫痛屬濕熱者,可配龍膽草、川楝子、大黃等同用。

2.胃脘久痛,痛經,產後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溫通,入肝胃經,有疏肝和胃、理氣止痛作用。治肝氣郁結、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與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嶽全書》);若肝郁氣滯O瘀之痛經及產後腹痛,可與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婦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當歸、益母草等同用,療效更好。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劑。 

古籍摘要 

1.《本草衍義》:“治心痛及小腸氣。” 

2.《本草綱目》:“行散滯氣,治頹疝氣痛,婦人血氣痛。”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3-羥基丁酮等,還有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

2.藥理作用:本品所含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給小鼠皮下註射,有降血糖作用;荔枝核水或醇提取物、荔枝核油具有調血脂和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動物血清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能對抗ALX所致的自由基損傷,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有對抗鼠傷寒沙門氏菌的誘變作用;荔枝核水提取物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

附方

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屢觸屢發者:荔枝核壹錢,木香八分。為末。每服壹錢,清湯調服。(《景嶽全書》荔香散)

②治心痛及小腸氣:荔枝核壹枚。煆存性,酒調服,(《本草衍義》)

③治腎大如鬥: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銼散,炒,出火毒,為末。酒下二錢,日三服。(《世醫得效方》荔核散)

④治疝氣TUI腫:荔枝核四十九個,陳皮(連白)九錢,硫黃四錢,為末,鹽水打面湖丸綠豆大。遇痛時,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諸氣痛。(《坦仙皆效方》玉環來復丹)

中藥藥材

出處:《本草拾遺》

別名:離支《上林賦》,荔支《齊民要術》,丹荔《綱目》,火山荔《生草藥性備要》。麗枝《綱目拾遺》,勒荔《廣西中藥誌》。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實。6~7月果實成熟時采。

性味:甘酸,溫。

荔枝

①《食療本草》微溫。

②《本草拾遺》酸。

③《海藥本草》甘酸。

④《開寶本草》甘,平,無毒。

歸經:《玉楸藥懈》入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

功能主治:生津,益血,理氣,止痛。治煩渴,呃逆,胃痛,瘰癧,疔腫,牙痛,外傷出血。

①《食療本草》益智,健氣,

②《海藥本草》主煩渴,頭重,心躁,背膊勞悶。

③《日用本草》生津,散無形質之滯氣。

④《本草衍義補遺》消瘤贅赤腫。

⑤《綱目》治瘰竊,療腫,發小瞳瘡。

⑥《玉楸藥解》暖補脾精,溫滋肝血。

⑦《本草從新》解煩渴,止呃逆。

⑧《醫林纂要》補肺,寧心,和脾。開胃。治胃脘寒痛,氣血滯痛。

⑨《泉州本草》壯陽益氣,補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產後水腫,脾虛下面,咽喉腫痛,嘔逆等證。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

附方:

①《醫方摘要》治呃逆不止: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為末,白湯調下。

②《泉州本草》

治瘰癧潰爛:荔肉敷患處。

止外傷出血,並防止瘡口感染潰爛,得以迅速愈合:荔枝曬幹研末(浸童便曬更佳)備用。每用取末摻患處。

治老人五更瀉,糞便溏軟:荔枝幹,每次五粒,春米壹把,合煮粥食,連服三次;酌加山藥或蓮子同煮更佳。

③《濟生秘覽》治疔瘡惡腫:荔枝肉、白梅各三個。搗作餅子,貼於瘡上。

④《孫天仁集效方》治風火牙痛:大荔枝壹個,剔開,填鹽滿殼,煆研,搽之。

⑤治孕婦墮胎後下血不止及產後出血:荔枝幹七個(連殼和核壹起打破),用兩碗水煎至壹碗服下。

⑥治小兒遺尿:每天吃荔枝幹十個。

⑦治婦女虛弱貧血:荔枝幹、大棗各七個,水煎服,每日壹劑。

⑧荔枝蓮子淮山粥:幹荔枝肉50克,淮山、蓮子各10克(搗碎),水煮至軟爛時,加入大米100克,同煮粥,用油鹽或白糖調味食用,可治老人晨起腹瀉(五更瀉),大便溏稀等癥。

適用人群:

⒈尤其適合產婦、老人、體質虛弱者、病後調養者食用;貧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適合;

⒉糖尿病人慎用荔枝,陰虛火旺、有上火癥狀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癥狀,陰虛所致的咽喉幹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癥者忌用;荔枝含有單寧、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內熱,患有陰虛所致的咽喉幹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癥者忌用

食用功效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果肉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欲之功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