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的覺性本來是清凈、圓滿的,清凈圓滿的覺性有能覺能生的妙性;覺性有了“所覺”(也就是說,覺性的認知有了“能覺”和“被覺”的主賓結構,舉例來說就像是妳本來在看戲、看的很入迷忘了自己在看,忽然想起來誰在看呢、在看什麽呢,是我在看、在看戲啊,這個看就類似於這裏的“覺”、這個戲就類似於這裏的“所覺”——在想起來之前是沒有我在看和我在看的這個是戲這樣的理念的。當然就自性來說,在立能所之前是沒有戲只有覺的,您不妨暫時性理解為只有看沒有戲)、本來澄凈便知的自性就被遮蔽了;由此,生發出虛幻不實的認為虛空存在的感覺、又生發出跟這個虛空相對的有世界實體的感覺,所有的物相由想出生、而知覺則成就了眾生(或者說眾生就是有知覺的虛妄自認為是“我”的存在)。
還請樓主註意,楞嚴經的意思很深、但是總的來說前面都在講見性明心,如果您能夠借助它見性明心、那麽我這些解釋都是廢話、甚至原來這個偈都可有可無;如果還沒有明白,可能您看著會覺得壹頭霧水。歡迎您隨時聯系,我們都是眾生、自覺覺他、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