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的畫像有幾種?

孔子的畫像有幾種?

嘉祥“何饋畫像”殘石

說到孔子形象,人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各地孔廟大殿,如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供奉的孔子像,頭戴旒冕,正襟危坐,猶如古代的帝王;也可能想到在景區或壹些建築門外,孔子做迎賓狀的立像。不論是廟裏的坐像,還是戶外的立像,孔子都是正面的形象,且獨立不群。當我們翻看歷史圖集時,就會發現這種正面的單人孔子像只是眾多孔子像中的壹種,漢代還有以故事形式呈現的孔子像。

孔子像是漢代藝術中最常見的歷史人物形象,不僅在他的家鄉山東有,遠在江西南昌的西漢海昏侯墓、內蒙古的墓室壁畫和陜北的畫像石上也有所見,這種現象肯定是當時社會、思想等方面特點的表現。

迄今所見最早的孔子像出現在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中。該墓隨葬的長方形衣鏡的外框上繪有孔子與弟子的形象,身旁有他們的傳記。孔子與他最得意的弟子顏回躬身相對而立,位於畫面的最上層。弟子形象僅線描身體輪廓,孔子線描之後加粉彩衣服。畫像上的孔子高約28.8厘米,寬約8.4厘米。孔子頭戴小冠,蓄長須,身材瘦高,著深衣長袍,腰束帶,腳穿翹頭履。對面的顏回身材比孔子略矮。中層是子貢與子路,下層是堂駘子羽和子夏。孔子傳記載了孔子家世、教“弟子顏回子贛之徒七十有七人”、著《春秋》等事跡,與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大同小異。

《後漢書·蔡邕列傳》載,靈帝光和元年(178年)“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似乎是繼承了西漢的傳統,所繪圖像則明顯比西漢海昏侯劉賀墓衣鏡上的要多。

在靈帝之前,桓帝永壽三年(157年)的《韓勅修孔廟後碑》中寫道:“承法而制,以遵古常,崇聖帷坐,慶席十重。改畫聖象如古圖。”遺憾的是如古圖的聖像究竟是什麽樣子,文字中沒有更詳細的描述,形象亦早不可見,因在廟裏供奉,為單人正面像的可能性很大。從文獻記載看,至晚西漢宣帝時畫師已經能畫單人像。《漢書·李廣蘇建傳》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入朝,宣帝命人繪霍光等名臣十壹人於麒麟閣,這些人的像很可能是單人正面像。

孔子的形象在漢代更多地出現在畫像石槨、祠堂、闕、墓、棺以及墓室壁畫上。這些為喪葬禮俗服務的葬具和建築上的孔子形象,和海昏侯墓衣鏡掩上的孔子形象的***同點都是側身像,身體微前傾,做躬身狀。不同之處在人物組合及其方式。漢代畫像石和壁畫上的孔子雖然也是側站立像,但無壹是與他的弟子相對而立的,與孔子相對而立最多的是老子和項橐,孔子的弟子則跟在孔子身後。人們把這類畫像稱為“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圖”,後者可能與司馬遷的敘述有關系。《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三十四歲(虛歲)的孔子適周向老子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