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稱呼女子文言文

稱呼女子文言文

1. 關於文言文女子如何自稱

自古至今,中國女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由此,在古籍詩文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

“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誌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借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壹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後”,官員之母稱“太君”,壹般人之母稱“媽媽”。

2. 古語中女子稱呼女子是

及笄「jí」——女子十五歲。笄古代婦女束發用的簪子,束發貫之以笄,表示已經到成年。〈禮記內則〉記載,女子年十五可插笄。〈國語鄭語〉:“既笄而孕。”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 金聲夙振”(《文選 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幼艾——指美貌的青年男女。《楚辭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破瓜、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古文人把瓜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年。《通俗編》中雲:“若品巖贈張洎‘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通俗編·婦女》“宋謝幼盤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怨女、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3. 文言文尊稱”女士”為

準成好像沒有吧,男尊女卑啊,如果說有的話,我就知道媼可以稱呼地位高的老太太, 小姐可能也是《西廂記〉裏面張生這麽稱呼鶯鶯。

感覺女子的稱呼全和婚姻有關,比如: 公主在《幼學瓊林〉裏面的解釋是 公侯主婚,還有什麽女性的品級恭人,淑人什麽的都是和丈夫的品級有關

下面是壹些女子的稱呼辦法:

前綴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謚號為前綴:如晉姬、武姜、文贏。

C、加氏、女、母、姬、媼、嫗等後綴,如張氏、商女、孟母、吳姬、趙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