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清朝的風箏有哪些吉祥寓意?

清朝的風箏有哪些吉祥寓意?

我國明清時期的風箏中,幾乎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比如“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和“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壹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壹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征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壹句吉語壹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托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

所以,明清時期的風箏也因物喻義,將“情”、“景”、“物”與“吉祥”融為壹體,因而風箏的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

例如清代曾經有壹對鳳鳥迎著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被人們稱為“雙鳳朝陽”,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

明清時期風箏上的吉祥圖案內容非常豐富,大體有“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等類型,其中以求福類圖案為多。

在明清時期,人們對幸福有***同的追求心理,這些都反應到了風箏上。蝙蝠因與“遍福”、“遍富”諧音,盡管它的形象欠缺美感,但人們經過充分的美化,把它作為象征“福”的吉祥圖案。

所以,明清時期以蝙蝠為圖案的風箏比比皆是,如在傳統的北京“沙燕兒”風箏中,以“福燕”為代表,在整個硬膀上,可以畫滿經過美化的蝙蝠。

其他的取其寓意的風箏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獻壽”、“五福捧壽”、“福壽雙全”、“五福齊天”和“五福獻壽”等,這五福的出處便是周代佚名所著的古籍《洪範》中,這“五福”是:

壹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如果按這樣的五福寓意,福之中已經包含了富和壽。而其他的求福吉祥圖案還有“魚”和“如意”。其實,我國古代的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它專搔手夠不到的地方,因為能盡如人意而得名。

當然,與此有關的風箏中的吉祥圖案也隨處都是,比如“連年有魚”、“喜慶有余”、“鯉魚跳龍門”、“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和“平安如意”等。

還有,明清時期的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因而寄寓在風箏中,祝頌長壽的圖案也有很多。

比如有萬古長青的松柏,有據說能有幾千年壽命的仙鶴及色彩繽紛的綬帶鳥,有據傳說吃了可以長命百歲的“仙草”靈芝和能夠使人長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

這些追求和表達長壽的“壽”字風箏有300多種字形和圖案,變化極為豐富。其實,風箏中還有源於佛教的“萬”字紋樣,這些寓意著“多至上萬”。

在明清時期北京“沙燕兒”風箏中,腰部的圖案就大多是回轉的“萬”字紋樣。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也有很多,比如“祥雲鶴壽”和“八仙賀壽”等。

明清時期的人們還表達喜慶,這與人們追求美好、愉快和幸福的心情是分不開的。“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們常見的喜慶圖案。喜鵲是喜事的“征兆”,風箏中有“喜”字風箏,“喜喜”風箏碰等。

而與喜慶有關的風箏和吉祥圖案更多,比如“喜上眉梢”、“雙喜登眉”、“喜慶有余”、“福祿壽喜”和“雙喜福祥”等。

喜慶圖案頗具情趣的還有百蝶、百鳥、百花、百吉、百壽、百福和百喜等圖案,比如“百鳥朝鳳”等。當然還有傳統的鴛鴦圖案,它寓意著美滿婚姻、夫婦和諧。

在我國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龍、鳳和麒麟是人們想象中的瑞禽仁獸。還有烏龜在古代是長壽的象征,所以明清時期龜背紋風箏也特別多見。

這其中,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關於龍的風箏,我國是個尚龍的國家,在我們國家裏龍是有著特別的意味。龍有著鹿的角、牛的頭、蟒的身、魚的鱗和鷹的爪,它是壹種神奇生物,被視為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征。

明清時期以瑞禽仁獸及其他物象構成的風箏中的傳統吉祥圖案有很多,比如“龍鳳呈祥”、“二龍戲珠”、“彩鳳雙飛”和“百鳥朝鳳”等。

明清時期傳統風箏中還有壹個“龍頭蜈蚣長串風箏”,這種大型龍類風箏,以其放飛場面的壯觀,非常受人喜愛。

在我國古代,風箏按其形狀又可以分為六大類,也就是自由類、桶形風箏、立體風箏、板形風箏、龍形風箏、硬翅風箏、軟翅風箏等。

自由類也就是跨種類的風箏,它的樣式自由,大多采用新技術,如“鵲橋會”,就把串式、立體、板子等幾種方法集於壹體;還有“梁山壹百單八將”和“百鳥朝鳳”等,它們不僅能夠迎風轉動,還能敲鑼打鼓、噴煙冒火,非常神奇。

桶形風箏由壹個或多個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的風箏,像花燈、花瓶、火箭和酒瓶等風箏都屬於此類風箏。

立體風箏跟桶形風箏差不多,它壹般采用折疊結構的骨架,由壹個或多個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只是看上去要立體很多。

板形風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平面形風箏。從結構和形狀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體,並沒有凸起的結構。這種風箏四邊有竹條支撐。此類風箏最為多見,紮制起來也非常容易,而且飛升性能好,又適合表現多種題材,是古人最喜愛最常用的壹種。

板子風箏,古代京津地區也叫“拍子風箏”,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蟲形,這類風箏壹般都拖著個長長的尾巴或穗子,這對風箏起飛有很大幫助。

硬翅風箏常見的有元寶翅和沙燕風箏,它們都屬於此類。這種風箏的特點是,它們的翅膀是用上下兩根橫竹條做成的,兩側邊緣高,中間凹,形成壹個通風道。

這類風箏翅的端部向後傾,使風從兩翅端部逸出,平著看像元寶形。如流行的米字、花籃、鴛鴦、喜鵲和鸚鵡風箏等。這種風箏的硬翅壹般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範圍以外的造型與骨架結構,則隨內容題材的不同而變化了。

軟翅風箏也就是壹般常見的禽鳥類風箏。古人把傳統的上下分開的蝴蝶翅膀,改為活動的翅膀,然後用用木架固定住,這樣便於折疊,放飛效果十分逼真。這類的翅膀壹張壹弛,極大地保證了風箏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