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籍貫和郡望的各自含義及區別

籍貫和郡望的各自含義及區別

“籍貫”壹般是按照已知的祖輩世代長時間生活居住的地方。

“郡望”則是指某壹個地域範圍內的名門大氏族,或是指這個姓氏或家族所發源的某個郡。?

籍貫填寫:

壹般區域:省/自治區/直轄市/ 香港特區/澳門特區/ + 縣/縣級市/縣/區+ 鄉鎮/街道 + 村/居委會,

省級和縣級、鎮級行政區劃中間不寫地級區劃(地級市)名稱。把如今的行政劃分地對照祖輩的長久居住地。

部分少數民族分布區:自治區/省/直轄市+ 自治縣/縣/縣級市+ 民族鄉/鄉/鎮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旗/自治旗(縣級)/縣/市轄區/縣級市/+ 民族鄉/鄉/鎮

韓國籍貫: 道/廣域市/漢城(首爾)/濟州+ 邑,區,面/ 洞,邑,面/ 區/洞,邑,面

朝鮮籍貫: 道/平壤,羅先,南浦市/新義州特區+ 邑,區,面,裏,勞動者區/ 區域,郡/ 洞,裏、郡、勞動者區

日本籍貫:縣,大阪府、京都府/道/東京都 + 市, 町,村, 郡,區/支廳/ 特別區

越南籍貫:省/市

蒙古籍貫 :盟(省)/烏蘭巴托市+ 蘇木/區,小區

郡望發展:

我國姓氏中郡望堂號最多的是張姓,有43望之多,此外王姓也有32望。

然而,今天的張姓則習慣稱16望,即清河、南陽、吳郡、安定、敦煌、武威、範陽、犍為、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百忍、金鑒。

其中,除最後兩個是堂號外,其余14個全是郡望;王姓則稱23望,即太原、瑯邪、北海、陳留、東平、高平、京兆、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三槐、開閩,其中三槐、開閩是堂號。

由於張、王二姓歷來就是我國的大姓,其郡望堂號也要較其他姓氏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