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發現山上這塊巖石附近有金雞(也就是野雞)成群結隊地飛來飛去,於是他把這個地方叫做“金雞山”。
金雞山的人文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
古書《鐘敏紀》載:“秦始皇時,望氣者曰:此山有金雞之吉。
所以,是斷脊,是惡心。
老破是人走的壹條路,叫濟公巷。“可見此山因其‘金雞’而得名‘金雞山’。
“金雞之吉”指的是“王者之靈”,於是秦始皇在閩中縣(今福州)的地方官員把金雞的背部剪掉,不讓它飛起來;還化為“人走小路”,踩上千尺,讓金雞永不翻身。
單老說,雞公巷或雞公巷,就是今天金雞山路的前身。
1997年2月,金雞山公園竣工。開放之初,這裏有芳香的小徑,山野的田園牧歌,黎明時的雞啼,還有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瀑布。
2004年春,趙天君宮在金雞山公園南門頂上建成。
這是壹座雕梁畫棟的宮殿,金碧輝煌,具有道教建築風格。
2012之後,金雞山公園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升級,提升了旅遊價值。
2013年,金雞山公園改造工程壹期完成長1500米木棧道,完成金雞山公園南門及入口廣場改造、環山公路“白改黑”改造和觀景平臺建設。
2014,園內“映山紅”餐廳被迫關閉。
2015春節期間,對金雞山公園人工瀑布(三級瀑布)進行改造,完成公園內多條棧道,由棧道環、觀光棧道環、山脊休閑棧道串聯而成。
公園內隨處可見,走在環山的木棧道上,市民可以壹邊悠閑散步,壹邊飽覽福州的美景。
2015年5月,位於溫泉公園與金雞山公園之間,橫跨金安河、金安北路、六壹北的溫泉公園金雞山公園廊橋工程竣工,連接金安河、金雞山公園、溫泉公園等重要城市的公共空間。
2015至10,從韋傑故居山開始至第壹觀景臺山(即人大櫻花林)的飛虹橋建成並向遊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