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長城時期的火山巖(同位素年齡在1800Ma之前)大部分已成為古老的變質巖(角閃巖、黑雲母角閃巖片麻巖、長英質片麻巖、麻粒巖等。),分布在內蒙古、冀東、遼東、魯西太行、呂梁等地。只有經過詳細研究後,才能恢復其原始巖石。震旦系下統火山巖多為中基性火山巖,少量為中酸性,遭受了壹定的變質作用,主要分布在燕山、秦嶺、祁連山和華南,局限於震旦系下統中下部。
古生代火山巖主要分布在祁連-昆侖和陰山-天山帶北部,其次是西藏和雲南西部。主要噴發期為寒武紀和奧陶紀。晚二疊世峨眉山玄武巖是我國西南地區分布最廣的玄武巖。
陸相火山巖主要形成於中、新生代,中國東部廣泛發育侏羅紀-白堊紀的中酸性火山巖。但在新生代,玄武巖分布最為廣泛,在西太平洋形成了壹條巨大的北北東向火山帶,形成了壹系列不同規模的火山沈積盆地。大致可劃分為三個火山帶:大興安嶺和燕山火山帶;東北東部和山東的火山巖;東南沿海的火山巖。這些火山巖的分布與李四光所說的新華夏系基本壹致。
1)大興安嶺和燕山火山巖帶主要為晚侏羅世中基性或中酸性火山巖,其次為早白堊世和中侏羅世火山巖。火山巖系厚度壹般為2000 ~ 3000 m,局部地區可達6000 ~ 7000 m。
2)東北和山東的火山巖帶以白堊紀火山巖為主,在山東主要由早白堊世中酸性熔巖(魯東)和中基性火山巖(魯西)組成。魯東厚度1000 ~ 2000m,魯西只有200m。
3)東南沿海地區火山巖主要分布在武夷山東部,以東鄉-杜愚-南雄壹線為西界,但也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和大別山北麓。它們的時代多在晚侏羅世-白堊紀,以酸性和中酸性巖石為主,寧武等地區還有中基性和堿性火山-侵入雜巖。在中基性次火山巖中。“玢巖鐵礦”出現。東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巖厚度從距海岸3000~5000米減少到幾百米。
現有資料顯示,中國東部中生代火山活動期自西向東逐漸變晚,越靠近太平洋,火山活動越強烈。每個時期的大部分噴發都是以中基性巖石開始,以酸性巖石結束。中生代火山噴發往往伴隨或與侵入同時進行。
總結
簡要介紹了巖漿的演化過程及其與巖漿巖的成因關系,並簡要介紹了中國巖漿巖的分布和分期。
復習思考題
1.巖漿為什麽會分化?
2.同化和汙染的結果是什麽?
3.各種巖漿巖的成因是什麽?巖漿巖多樣性的原因是什麽?
4.原生巖漿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演化成演化巖漿?
5.巖漿房結晶分異的方式有哪些?他們有什麽特點?
6.什麽因素制約巖漿混合?
7.如何識別同化和汙染?
8.試以不同的巖漿演化方式解釋壹個侵入體的成因?
9.如何區分原地花崗巖和非原地花崗巖?
10.簡述花崗巖的成因?
11.不同來源的花崗巖在礦物和化學成分上有什麽區別?
12.A型花崗巖和S型花崗巖有什麽區別和相似之處?
13.I型花崗巖出露在哪裏?
14.層狀超鎂鐵質-鎂鐵質巖石的成因是什麽?
15.中國巖漿巖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