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趙反駁說:“如果我們沒有壹個好年景,我們如何支持人民?”?如果沒有人民,怎麽會有君主呢?怎麽能放棄基礎問最後壹節呢?"兩個假設性的反問,以前壹句的結論為後壹句的前提,逐步推理,正確而簡明地論證了"歲"、"民"、"君"之間的主次關系,這壹鮮明的民本思想繼承了孔子的"載舟不覆舟"和孟子的"民貴於君"的說法,發展了他的"君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的理論,體現了趙的政治遠見和開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