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音樂療法定義及原理
音樂療法定義
音樂療法(music therapy)就是運用音樂的藝術手段所進行的心理的、生理的和社會活動治療,也是壹種康復、保健、教育的活動。
音樂的起源悠久,與人類的誕生和人類語言的形成密不可分。兩千多年前,中國樂壇《樂記》言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樂是自然賦予人類的禮物,也是人們心靈跳動的聲音。音樂既是壹種藝術,也是壹種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療手段。音樂娛神悅性,宣調氣血,自古以來就是治病的良方。
人類很早就已經認識到,音樂與疾病治療有著密切的聯系。實際上,音樂是人類最古老的治療方法之壹。在人類社會早期,關於音樂治療疾病的觀念,是通過迷信儀式反映出來的。我國古籍《群經音辨》中有“樂,治也”之說,明確了音樂是壹種治療疾病的手段。
公元前五世紀時,古希臘學者畢達哥拉斯指出了音樂對人的心理活動的影響,他認為音樂是:“有用於醫療心中憂郁和內心病癥的旋律…”。並稱之為“音樂醫學”和音樂的“凈化”作用。
亞裏士多德也積極評價了音樂的醫療價值,認為情緒失去控制的病人“聽了曲調後會心醉神迷,於是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態,如同受到了壹次醫術或洗腸治療似的”。
蘇格拉底:令人欣喜若狂的音樂具有松弛緩解的作用。他把松散的和聲視為“令人陶醉的和聲,並不是當時的陶醉,而是欣喜消失後的壹種陶醉”。
音樂治療原理
大量實驗研究結果都表明,主導音樂活動主要是大腦右半球的功能。許多情緒和行為都在右半球控制之下。音樂的特點在於對右半球有著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音樂的交流或傳遞作用,能溝通人的內心世界,使情緒或行為得到調節,這是音樂治療原理的重要依據。
音樂刺激的內在機制是物理性的,我們通過聽覺器官感覺到聲音,聽覺器官的神經纖維把聲音信號傳導至丘腦和大腦的皮層系統,使它們立即處於興奮狀態。機體對音樂的某些物理反應包括自發的、無控制的反射,當我們聽音樂時, 當音樂加速,呼吸也隨之加快,這就是無意識反射。壹定的音樂成份,可以明顯地影響神經系統,音樂對情緒的沖擊會引起相應的生理反應,如血液循環,心率及呼吸過程的變化。
科學家們用先進的實驗方法測出,人體皮膚表面的細胞都在做微小的振動,這種微小的振動簡稱“微振”。實際上,人體全身所有的細胞都在做這樣的“微振”,心臟、大腦、胃腸等處細胞的這種微振更為突出。在大腦皮層的統壹指揮下,周身所有細胞都在按壹定節奏作微振運動,合成壹個非常協調的全身細胞大合唱。當壹定節奏的音樂作用於人體時,如果這首音樂的節奏和人體生理上的“微振”節拍合拍時,兩者便發生了***振,體內的微振加強,導致人體產生快感,音樂則是帶來這種快感的媒介。當身體機能失調後,體內微振也就處於不正常狀態。這時我們科學地選擇某壹音樂,有意識地借助音樂的力量,調整體內微振活動,使其恢復到正常狀態,以治愈疾病。
二、音樂與情感 、行為
音樂是壹種能表達人類感情的藝術,它對人的情緒以及人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有調節作用,能改善註意力和記憶力,改善情緒和精神狀態,解除復雜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給人帶來的精神緊張,解除坎坷的生活,不幸的遭遇所造成的內心焦慮不安、憂郁等,使人恢復健康愉快的心境。音樂還有鎮靜、鎮痛、催眠等作用,甚至能在某種程度上代替藥物。而這種治療作用,是通過影響人的情感、行為來實現的。
音樂對人的情緒影響,既與音樂的整體有關,又與音樂要素密切聯系。人的情感往往會隨著音樂的音高變化而起伏波動,高音易使人情緒高漲,低音易使人壓抑,中音會使人舒暢平靜;較強的音響展現力量,令人振奮;較輕的響聲虛弱寧靜;中等的響度使人感到溫暖隨和。
音樂的要素影響著人的情緒。旋律能喚起強烈的情感反應和許多美妙的想象;協和的和弦帶給人的是豐滿和諧,不協和的和弦帶給人的是尖銳、緊張;二拍子的進行曲帶給人的是步伐堅定的感覺,三拍子的舞曲給人帶來欣然的跳躍。音色富有表現力,奇妙的音色給人以魔幻般的感覺,小提琴的音色使人感到秀麗,薩克斯管的音色使人感到哀怨憂傷,優美的人聲帶來活力。音高、音色、旋律、節奏和調式,各層次的音量力度以及眾多的要素相結合,音樂帶給人的情感變化幾乎是無窮無盡的,而這些正是音樂治療所需要的。
三、音樂治療的實施
音樂治療的過程壹般包括四個主要步驟:確定求助者問題所在(評估);制訂治療目標;根據治療目標制訂與病人的生理、智力、音樂能力相適應的音樂活動;實施並評價病人的反應。
樂曲的選擇
由於每個人的性格、愛好、情感、處境不同,因此對音樂的喜好、選擇也不同。在進行音樂療法之前,首先要選擇符合自己性情的音樂,並註意“平衡性”。
就像食物時蔬菜、魚肉、水果、豆制品等營養成分要合理搭配壹樣,在選擇自己喜歡的樂曲的同時註意保持平衡性,即音樂的“陰與陽”“靜與動”“強與弱”等。
音樂療法中的樂曲選擇須符合以下兩個標準:
(1)低音厚實深沈,內容豐富;中、高音的音色要有透明感,像陽光透射過窗戶壹樣,具有感染力。
(2)音樂中的三要素即響度、音頻、音色三個方面要有和諧感。
四、進行音樂療法註意事項
在進行音樂療法時,要註意選擇合適的環境和作好心理準備:
(1)室內的光線要明亮柔和,不要過於幽暗。空氣要清新,最好室內有些花草植物,使環境富有生氣。
(2)在開始聆聽音樂前最好洗壹把臉,清醒壹下頭腦;或者搓熱雙手,用掌心按摩顏面幾分鐘,效果會更好。
(3)閉目養神,靜坐片刻,或做幾次深呼吸運動。
(4)在聆聽音樂時心理狀態不同,效果也不相同,這是因為音樂選擇和鑒賞是壹種智力活動。采用積極的態度可導致情緒智力良性化。
五、音樂治療在大學生心理調適中的作用
1、音樂藝術滲透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起到緩解憂郁、消除緊張、宣泄情緒的作用。將音樂融入大學校園文化之中,形成濃郁的音樂文化氣氛,具體措施包括:組建學生音樂社團、開放音樂廣場、成立音樂藝術沙龍、開設音樂圖書館、開辦音樂欣賞講座。
2、音樂是自我表現和情緒釋放的方式,在自我表現和自我釋放後,情緒轉入有意識的平靜狀態。音樂藝術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需要,它為大學生提供情緒宣泄的出口,可將個體代入自我意識深處,探索和發現內在自我,從而達到心理調節的效果。
3、通過音樂欣賞這壹特殊的藝術渠道,進行大學生心理調適,形成課內與課外,指導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他們情感得以抒發、情緒得以釋放,好的心理狀態得以恢復與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