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老子寫過幾本書?

老子寫過幾本書?

老子作品有《老子》、《道德經》。孔子主要作品是編訂《六經》。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壹。

擴展資料:

函谷關上,不知名的野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寂寞而執著地等待東方聖者的到來。

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壹個要塞雄關,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名。這裏群山蜿蜒,樹木青蔥,雲蒸霞蔚,鳥語花香。

公元前5l6年,即周敬王四年,函谷關迎來了壹位重要過客:老子。那年,積弱已久的周王室又壹次發生內亂,王子朝勢孤無奈,與大臣攜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國。作為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老子蒙受失職之責,受牽連而被迫辭職。離宮歸隱的老子,悠然騎壹青牛,欲出函谷關,西遊他國。

老子(約前571年~前470年),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本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

相傳老子是異像奇人,他壹出生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大眼睛大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老聃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常常向大人們請教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蔔、觀星測象之事。

面對日出日落,星轉鬥移,老聃總有無盡的疑問:“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長幼,何人定而分之?長短堅脆,何人劃而別之?”

無人回答!於是,老子遍訪相邑之士,遍讀相邑之書,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遇雨不知濕,迎風不覺吹,許多問題依然混沌未解。

偶然機遇,老聃得有機會赴周之首都洛陽,並開始了求學和工作歷程。他先入太學求學,後入守藏室為吏,並升任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老聃居周日久,學問日深,聲名日響,聲播海內。春秋時期把學識淵博者稱為“子”,以示尊敬,所以,人們皆稱老聃為“老子”。

離開周王朝洛陽不遠,但見四野壹片荒涼蕭瑟,田裏不見耕種之馬,大道上卻戰馬奔馳不息,灰塵蔽日。目睹刀光劍影,戰馬嘶鳴,老聃心如刀絞,他對戰爭有了自己的認識:“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適可而止,恬淡為上。”細看戰火烽煙飄散,他對治國之道有了自己的判斷:“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則戎馬生於郊。戎馬生於郊,則國亂家破矣。”

函谷關守關官員關尹,擅觀天文地理,愛讀古籍經典,修養極為深厚。壹日夜晚,他獨立樓觀之上凝視星空,忽見東方紫雲聚集,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裏,聖人西行經此地。

青牛緩緩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關尹早聞老聃大名,心想這次可是老子將來?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裏,夾道焚香,以迎聖人。

七月十二日午後,陽光燦爛,光華四射,老子騎壹頭青牛慢慢向關口行來。

關尹仰慕老子已久,見老子來到函谷關,便懇求老子說:聖人的智慧不只是聖人自己的,而是為天下人所有。先生妳有那麽大的學問,壹旦退隱,便無人能知。請先生在函谷關多住幾日,將妳的聖智著為書作,為我留下壹些教誨吧!”

不寫書就不放行出關,老子便在函谷關留了下來,以天下興衰成敗之道為鏡,以百姓安危禍福為鑒,追根溯源,寫上、下兩篇著作,合計五千言。

上篇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起首,故人稱《道經》,論述自然運行與國家治理之道;下篇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起首,故人稱為《德經》,論述個人修行處事之哲理,合稱《道德經》。

《道德經》壹經問世,老子的思想便如拂曉的清新陽光,喚醒了睡眼朦朧的世人,於懵懂之中,有了壹份清醒,老子的言論如壹泓清水,澆灌在幹涸的中華大地,催綠了勃勃的智慧生機。

人民網-老子 上善若水,大道至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