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評價:
慕容恪:“冉閔勇而無謀,壹夫敵耳!” ;“閔性輕銳。”
房玄齡等《晉書》:“永曾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 ;“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 ;“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
司馬光《資治通鑒》:“閔驍勇善戰,多策略。虎愛之,比於諸孫。”
張大齡《晉五胡指掌》:“四月,虎卒,以彭城王遵、燕王斌、張豺等受遺,立太子世。豺等以太後令殺斌逐遵,而石閔等討賊歸,遇彭城王遵於路,說之長驅入京師,斬豺,廢太子世,殺劉後而自立。遵許事成之後,舍其子而立閔為太子。至是立子衍,閔乃殺遵及衍,而立義陽王鑒,又殺胡羯二十萬人,並殺鑒自立,國號魏,復姓冉氏。又殺趙王虎三十六孫,盡滅石氏。石祗據襄國稱帝,冉閔圍之。燕王俊與姚弋仲子襄救祗,大敗,冉閔幾獲之,而祗竟為其將劉顯所弒,石氏亡。永和八年,燕慕容恪擊冉閔,殺之,盡取趙地。” ;“石世龍貧賤羯胡,辱在廝養,當其殍丐負販,羈旅京邑,顧瞻宮闕,淒然長嘯,償亦有劉、項縱觀祖龍之誌乎,何王夷甫駭耳而怵心也?九州之地,幾有其八,豈曰偶然。顧其人恢廓倜儻,外屈身於祖生,內降心於右侯,而至於責王衍,數王浚,其言侃侃有烈丈夫之風,五胡中俱無此規模矣。壹傳而殲於虎,是胡運之當然,豈人謀哉!虎也窮兇極暴,天假手於冉氏子,至使羯種二十萬人,同飽烏鳶。嗚呼!慘矣。然當勒追越柩於苦縣時,十萬晉兵無壹脫者,冉閔竟足以報之。古之建國者,深仁厚澤,累數十世,猶力守臣節,不得已而後取,蓋殺壹不辜而有天下,所不為,此三代所以長久也。司馬氏手刃其主,奪之寡婦之懷,安得不生此兇殘以魚肉之耶!假令寧馨之計得行,殺壹勒,生壹勒,況徐光輩乃欲陰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見預防,不失為人臣子之道矣。”
王夫之《讀通鑒論》:“冉閔盡滅羯胡,而曰:‘吾屬故晉人,請各稱牧守,奉迎天子。’雖非果有效順之誠,然慮趙人之不忘中國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有胡睦者,稱閔功德,謂晉人遠竄江左而不足戴,然後閔無所復忌而僭以成。嗚呼!”
蔡東藩《兩晉演義》:“冉閔乘石氏之敝,起滅石氏,掃盡羯胡,僭帝號,復原姓,說者謂其誌不忘晉,臨江呼助,設晉果招而用之,亦壹段匹磾之流亞。吾意不然。段匹磾之害劉琨,吾猶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厭次數言,遂為之恕。彼閔蒙乃父之余廕,受石氏之豢養,予以高官,給以厚祿,大馬猶知報主,閔猶人耳,何竟不顧私恩,對寵我榮我者而反噬之?況羯雖異族,遠系從同,必欲盡殲無遺,設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謂其能顧祖國,必無是理。”
呂思勉評冉閔
範文瀾《中國通史》:“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
範文瀾《魏晉南北朝史綱》:“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冉閔之百戰百勝,頗似項籍、孫策’,與石氏余孽角逐,未必會遽敗,而慕容氏加入這場與它本不相關的戰爭,挾其方興之勢,其氣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