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學海書樓的歷史

學海書樓的歷史

學海書樓是中國香港第壹間公***圖書館,由賴際熙太史於1923年創辦。 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滿清 *** 被推翻,大批原在朝廷任職的學儒輾轉來到中國香港,被中國香港大學所收納,賴際熙太史就是其中之壹。曾為晚清翰林學士的他來到中國香港,覺得中國香港人的文化水平較低,想將四書五經介紹給中國香港社會,於是向滿清遺老和本港紳商籌資,在1923年購置房舍建立了學海書樓,旨在傳揚國粹,聚書講學。 滿清遺老除了出資支援書館建立外,還為書館提供了大量的藏書。他們把家中收藏的大量古書籍拿到學海書樓存放,其他人亦依樣仿效。後來,還有壹些有心人專門出錢買書,將書送到學海書樓。漸漸地,學海書樓的藏書越來越多,原有的地方只能勉強容下這兩三萬的書。據統計,當時書館的特藏書籍逾1

900種,合***34

600余冊,大部分為已絕版的國學古籍線裝本和手抄本。經、史、子集壹應俱全。其中清代陳澧撰寫的《東塾讀書記》、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及《偽經考》更是文化中的瑰寶。其他古籍還有《十三經註疏》(廣東菊坡精舍版本)、阮元修編的《廣東通誌》等。此外,學海書樓歷年出版的書籍及目錄亦包括在藏書內,如《古文學今譯》、《學海書樓講學錄》等。 1941年中國香港淪陷,局勢動蕩,學海書樓的主人將館內貴重書籍寄放到港大的馮平山圖書館。雖然戰後學海書樓恢復運作,但只恢復了講學的功能,圖書依舊寄放在馮平山圖書館內。1963年學海書樓位於中環般含道的樓址需拆建,書樓遂把全部藏書借存於大會堂圖書館;待至2001年,中央圖書館建成後,藏書再轉藏到中央圖書館九樓參考圖書館的特藏室內,繼續供讀者在館內參閱。

參考: chinesetoday/news/show/id/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