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 róng
2 《*辭典》:麋茸 2.1 出處《唐本草》
2.2 拼音名Mí Rónɡ
2.3 來源為鹿科動物麋鹿的未骨化而帶有茸毛的幼角。
2.4 原形態
麋鹿,又名:麋(《莊子》),四不象(《黑龍江外記》)。
體長約2米,肩高1米余,雄者體重約200公斤,雌者100公斤。雄者尾長達75厘米,雌者約60厘米。頭似馬、身似驢、蹄似牛、角似鹿,故稱"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無角;角無眉叉,主幹離頭部壹段距離後,分前後2枝,前枝再分歧成2叉,後枝長而直,不再分叉。尾生有長束毛,尾端超過後肢踝關節。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側蹄顯著。冬毛較長,毛色灰棕。鼻孔上方有白色斜紋,下頰與耳殼內面均呈白色,額及頂部沙黃色,頰褐色,頸下長毛黑褐色,頸背有壹黑褐的縱紋延伸到前背部,體側下部灰白色,四肢內側及腹部黃白色;夏毛較短而稀,紅棕色雜有灰色,幼獸紅褐色,雜有黃色,體有白色斑點。每年兩次換角,夏角在6~7月成長,11~12月脫落,此後生出1對冬角,翌年3月後脫落。
2.5 生境分布麋鹿為我國特產,動物園有飼養。食物主要為草及水生植物。
2.6 性味甘,溫。
①《本草蒙筌》:"性熱。"
②《綱目》:"甘,溫,無毒。"
2.7 歸經①《要藥分劑》:"入腎經。"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少陰經。"
2.8 功能主治壯陽,補精,強筋,益血。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男子陽痿,女子不孕。
①《唐本草》:"服之功力勝鹿茸。"
②《本草蒙筌》:"骨軟可健,莖痿能扶。"
③《綱目》:"治陰虛勞損,壹切血病,筋骨腰膝酸痛,滋陰益腎。"
2.9 麋茸的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或浸酒。
2.10 附方①治腎經虛,腰不能轉側:麋茸壹兩(酥炙黃,燎去毛),茴香半兩(炒香),兔絲子(酒浸曝幹,用紙條子同碾取末)壹兩。上為末,以羊腎壹對,清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和丸如梧子大,陰幹,如腎膏少,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鹽湯下。(《本事方》麋茸丸)
②治老人骨髓虛竭,補益:麋茸五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為末)。以清酒二升,於銀鍋中慢火熬成膠,盛瓷器中。每服半匙,溫水調下,空心食前服。(《經驗方》麋茸煎)
③補養氣血,令人有子:熟幹地黃(洗,焙)、當歸(洗,焙)、麋茸(酥炙,為末)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或溫酒下,空心食前服。(《楊氏家藏方》麋茸萬病丸)
2.11 各家論述①《醫學入門》:"先輩雲:鹿茸補陽,麋茸補陰,壹雲鹿勝麋,壹雲麋勝鹿。要知麋性與鹿性壹同,盡皆甘溫補陽之物。"
②《本草求真》:"麋、鹿雖分有二,然總不外填補精髓,堅強筋骨,長養氣血而為補肝滋腎之要藥也。"
2.12 摘錄《*辭典》
用到中藥麋茸的方劑 麋茸萬病丸wànbìngwán《楊氏家藏方》卷十五:方名:麋茸萬病丸組成:熟幹地黃(洗,焙)、當歸(洗,焙)、...
附子鹿茸丸拼音:fùzǐlùróngwán處方:鹿茸1兩,麋茸1兩,附子1兩,白龍骨1兩,麝香1分。制法:上為...
麋臍丸濟方》卷二十引《家藏經驗方》:方名:麋臍丸組成:麋茸、膃肭臍各等分。主治:脾虛。用法用量:每服70粒...
扶羸黑白丹拼音:fúléihēibáidān處方:黑丹:麋茸(去床骨皮毛,酒浸壹宿,酥炙令黃)、鹿茸(事治如麋...
麋茸丸方》卷九十八《普濟方》卷二二六引《聖惠》:方名:麋茸丸組成:麋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膃肭臍(...
更多用到中藥麋茸的方劑用到中藥麋茸的中成藥 二至丸
註:方中鹿角、麋角,《張氏醫通》作“鹿角膠”。“麋茸”。摘錄:《醫方類聚》卷九十五引《濟生》方《攝生...
更多用到中藥麋茸的中成藥古籍中的麋茸 《眉壽堂方案選存》:[卷下]女科
。冬宜藏陽,用溫補升陽。鹿角霜杞子當歸人參蛇床子麋茸沙苑小茴紫石英血瘀自下為順,但形神頓減,明是積勞...
《普濟方》:[卷二百二十六諸虛門]補益諸虛之桑上寄生(二兩)鹿角(鎊)川續斷(銼酒潤)鹿茸麋茸(去毛酒蒸)麋角(鎊)附子(見火)川牛木瓜(二枚...
《證類本草》:[卷第十八]麋脂生菜、梅、李、果實食之,皆病患。其角刮唐本註雲∶麋茸,服之功力勝鹿茸,煮為膠亦勝白膠。言遊牝畢即死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九十八補益方序]麋茸丸虛勞。倍筋力。除脾胃冷氣。充肌膚。益顏色。補暖。麋茸丸方。麋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肉蓯蓉(二兩酒浸...
《增訂醫方歌訣》:補益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