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東省萊州市曲姓的由來?謝謝

山東省萊州市曲姓的由來?謝謝

曲姓發源於今山西曲沃壹帶,在得姓之後的很長壹段時間裏,基本繁衍生息於此。戰國時,三國分晉,曲姓有因仕宦關系或其他原因進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於祖居地之曲姓則由於種種原因或北徙今山西臨汾壹帶,或南遷至今山西、河南間地的陜縣壹帶,進而進入陜西。秦時,有禦史名曲宮,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孫。兩漢之際,曲姓除在今陜西臨汾、河南陜縣壹帶繁衍迅速以外,還有壹支北遷雁門郡,並在該地逐漸形成大的聚落。魏晉南北朝時期,曲姓在今陜西臨汾、河南陜縣壹帶族大勢眾,人口興旺、昌盛,為曲姓平陽郡望、雁門郡望、陜郡郡望。隋唐兩代,曲姓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陜州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曲環為其傑出代表。其客居隴右(今青海東郡)子孫有落籍此地者。唐末,曲承裕由於仕宦的原因進入安南,子孫留居當地。兩宋時,特別是趙宋王朝偏安江東後,曲姓徙入南方者漸漸多起來。明初,山西曲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今陜西、甘肅、河北、山東、北京等地。此後至清中葉,曲姓逐漸散居於內蒙、湖北、廣西、廣東、雲南等廣大省份。清康熙年間以後,山東、河北等地的曲姓因為謀生的原因進入東北三省,子孫遂留居當地。解放後,伴隨開發北大荒、軍墾、農墾之運動,有更多的曲姓落籍東北。曲姓基本上以山西曲沃為中心繁衍播遷,明朝以前,主要聚居於山西境內和山西與河南交界處,明朝初年的移民運動才使曲姓先民向中國北方各省擴散。元末農民大起義後建立起來的明王朝,面臨的是這樣壹種狀況:壹方面農民軍給蒙、漢貴族、地主階級以沈重地打擊,蒙古統治集團被推翻,許多漢族地主被殺,由於封建統治者在鎮壓農民起義中的大肆屠殺,元朝統治集團的內部廝殺以及盤踞在地方上的軍閥混戰,使得社會經濟殘破,人口銳減,土地荒蕪,山東、河南地區長期受到元朝軍閥的摧殘,以至道路榛塞,人煙斷絕,多為無人之處。朱元璋建立的新王朝,如不設法改變這壹狀況,顯然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朱元璋采取了壹系列安定社會、組織生產的措施。其中屯田是很重要的措施。屯田計有軍屯、民屯、商屯三種形式,以軍屯規模最大,組織也最完備。而“移民就寬鄉”,實行民屯也是重要措施之壹,與當時北方其他省份相比,山西壹帶既無兵燹之苦,也無災荒之害,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人口數量高達400多萬,比當時河北、河南兩省的人口之和還要多,所以成為人口輸出的主要基地。據青島地區周圍、特別是嶗山壹帶村莊的家譜記載。大多數村莊家譜均記載,其祖先自雲南遷移而來,其中曲姓村莊亦有同樣記載,如沙子口街道南姜村曲氏族譜,開篇即記有:“據傳,先祖於明朝永樂年間自雲南大槐樹裏頭遷移而來……”雖是據傳,但再結合周圍其他村莊及有關史料記載,應該說,南姜曲姓為明朝移民,這壹點基本符合史實。但有壹個帶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大多數家譜都記載,其先祖來自雲南而不是山西。對這個問題,早在文革前《光明日報》就曾發表過壹篇題為《要問祖先何處人,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文章,引證了大量的權威性資料,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如今,曲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遼寧、黑龍江等省份多此姓,二省之曲姓約占全國漢族曲姓的百分之五十五。曲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壹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六

曲詩文:(1844-1914)年萊陽縣(今萊陽市)柏林莊人。清末民初膠東農民抗捐抗稅起義領袖。秉性耿直,辦事公正。1910年 (宣統二年)萊陽遭遇災荒,當地貪官汙吏卻依舊增設苛捐雜稅,百般勒索。曲詩文遂集合三四萬人於九裏河畔率眾起義, 並任總指揮,人稱“曲大帥”。後戰敗被俘威武不屈,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