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國演義簡介,急

三國演義簡介,急

簡介

《三國演義》線裝本(廣陵書社)

《三國演義》由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末期開始描寫,至西晉初期國家重歸統壹結束,以魏(曹操)、蜀(劉備,諸葛亮)、吳(孫權)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形成演變,矛盾鬥爭為主線,最後由魏的替代者晉統壹全國,國家重歸壹統。小說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軍事政治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壹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中國小說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說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壹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裴松之註引)《三國誌》裏面的人物眾多,以多個主人公做線索,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以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壹部長篇章回體小說,這是壹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壹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壹定的啟導作用。

三國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臺,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即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誌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誌》和裴松之註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誌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倆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時期地圖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壹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壹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壹批叱咤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理智論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生活的那個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室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塑造了壹大群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羅貫中也因此獲得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畫的近200個人物形象中最為成功的有曹操、司馬懿、諸葛亮、關羽、劉備、趙雲等人。曹操是壹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很善於使用詭計,是壹個十分偉大政治家、陰謀家、軍事家、詩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義胸懷,具有濟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誌,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關羽“威猛剛毅”、“義薄雲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誌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劉備、關羽、諸葛亮等人和演義中的差別是很大的。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起來驚心動魄、蕩氣回腸、感人肺腑。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壹講史小說《水滸傳》,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壹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壹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大部分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不得不說,這其中不無羅貫中的功勞。

作者簡介

羅貫中,明朝人(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籍貫山西太原府,壹說山西

羅貫中

省祁縣;壹說山西省清徐縣;壹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的壹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誌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據說和施耐庵合著《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代。作為與“倡優”、“妓藝”為伍的戲曲平話作家,當時被視為勾欄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為他寫經作傳。唯壹可看到的是壹位明代賈仲明編著的壹本小冊子《錄鬼簿續編》,上寫:“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壹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終。”

但從羅貫中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中,體現出羅貫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經天緯地之氣。他精通軍事學、心理學、智謀學、公關學、人才學……如果沒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實踐,執著的追求,何以能成為這般全才?他主張國家統壹,熱愛中華民族,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痛恨奸詐邪惡。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我們看到了羅貫中依戀故土、緬懷英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