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問世後,當時就很受重視,“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傳》)。但班固在《漢書》中喜用古字古詞,古奧難讀。早在東漢時就已經有學者為《漢書》標音釋義,如服虔、應劭等人都給《漢書》做過註釋,東漢時的大學者馬融還向班固的妹妹班昭請教過字音字義。魏晉以後,為《漢書》作註的人也有很多。現在人們還經常使用的集大成的《漢書》註,有兩種。
壹種是唐初顏師古的《漢書註》,匯集了唐以前二十三家《漢書》註的成果,加上自己的考證,有集註的性質。《漢書》顏註是現存最早、也是最通行的註本。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也有顏註。
另壹家重要的《漢書》註是清末王先謙的《漢書補註》,吸收了顏師古註之後的六十七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內容豐富,考證翔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