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壹些和圖畫壹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壹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範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至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壹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壹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壹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壹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為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壹些特征。到了明代隆慶、萬歷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為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壹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裏的神主牌等都采用這種字體。以後,壹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壹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體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壹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仍稱宋體,也叫鉛字體。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征。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於雕刻的印刷字體,它的演進歷史為我們進行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在文字設計中,如能充分發揮漢字各種字體的特點及風采,運用巧妙,構思獨到,定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來。
二、歷史文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1甲骨文(商) 2 金文(周) 3小篆(秦) 4 隸書(漢) 5楷書 (魏晉)6行書(草書)
從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資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中文字已有3000年的歷史。由於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漢字的發生壹定遠在3000年以前。中文字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個大階段。從甲骨文字到小篆是壹個階段;從秦漢時代的隸書以下是另壹個階段。前者屬於古文字的範疇,後者屬於近代文字的範疇。大體說來,從隸書到今天使用的現代中文字形體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從中文字跟漢語的關系看,中文字是壹種語素文字。從中文字本身的構造看,中文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聲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記號組成的文字體系。
中文字起源於圖畫。在中文字產生的早期階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的意義直接發生聯系。雖然每個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讀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號,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質不同。象形字的讀音是它所代表的語素轉嫁給它的。隨著字形的演變,象形字變得越來越不象形。結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在意義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聯系。這個時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義,變成了抽象的記號。如果漢語裏所有的語素都是由這種既不表音也不表義的記號代表的,那麽中文字可以說是壹種純記號文字。不過事實並非如此。中文字有獨體字與合體字的區別。只有獨體字才是純粹的記號文字。合體字是由獨體字組合造成的。從構造上說,合體字比獨體字高壹個層次。因為組成合體字的獨體字本身雖然也是記號,可是當它作為合體字的組成成分時,它是以有音有義的“字”的身份參加的。合體字可以分成以下3類:
①形聲字。形聲字由表示意義的形旁和表示讀音的聲旁兩部分組成。拿構造最簡單的形聲字來說,形旁和聲旁都是由獨體字充當的。作為形聲字的組成部分,這些獨體字都是有音有義的字。不過形旁只取其義,不取其音,例如“鳩”字的偏旁“鳥”;聲旁則只取其音,不取其義,例如“鳩”字的偏旁“九”。 由於字義和字音的演變,有些形聲字的形旁或聲旁現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來是壹種玉的名稱,所以以“玉”為形旁。現在“球”字不再指玉,這個形旁就沒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來以“每”為聲旁。由於字音的變化,現在“海”和“每”的讀音相去甚遠,聲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時候,形旁和聲旁都喪失了原來的功能,例如“給、等、短”。這壹類字已經不能再作為形聲字看待了
②合體會意字。古人說“止戈為武”,“人言為信”。對於“武”、“信”兩個字來說,這種解釋是錯誤的。不過中文字體系裏確實有按照這種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為歪”,“不好為孬”。這壹類字的特點是會合偏旁的字義來表現整個合體字的意義。這種字為數很少,只有個別的例子。
形聲字和非形聲字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造字之初,形聲字和它的聲旁的讀音本來就不壹定密合。發展到現代中文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個現代合體中文字進行統計。就普通話讀音來說,合體字跟聲旁完全同音(聲母、韻母、聲調全同)的不到 5%。聲母、韻母相同而聲調不同的約占10%。只有韻母壹項相同的約占20%。如果我們只把前兩類看作形聲字,那麽形聲字大概只占通行中文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類全看作形聲字,形聲字大概會占通行中文字35%的樣子。要是把標準再放寬或者完全根據來歷確定形聲字,那麽通行中文字中形聲字的百分比還要高得多。
傳說中倉頡造字,草創了文字
原始時代的陶文,是中國文字的雛形
殷商時代的甲骨文,是中國真正的文字
後來又有了金文(也叫鐘鼎文)
春秋戰國時期 石鼓文
秦漢時 小纂
秦末,在衙役獄中開始流行隸書
漢代盛行 草書
魏晉南北朝時期 盛行楷書等
三、求漢字的演變過程圖,每種字體20個字1.甲骨文
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2.大篆
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是對後來的小篆而言的。廣義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國文字。大篆的真跡,壹般認為是“石鼓文”。
3.小篆
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壹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
4.隸書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采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產生於秦代,盛行於漢代。
5.楷書
宋宣和書譜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誕生於漢末,歷經魏、晉、南北朝的成長壯大到隋、唐極盛,成為占據漢字主導地位且應用範圍最廣、使用歷史最長的現代漢字書體。
6.草書
漢字的壹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狂草出現於唐代。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
以上1—5是按照產生順序來排列的。但排在第6的草書的產生要比楷書早。
四、字體設計:結合實踐總結幾種典型的設計方法破洛洛文章簡介:中國漢字擁有約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字體的形成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與演變。
字體設計是平面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完美的構成方式——用最簡單的元素表現最豐富的效果,同時兼具功能性及內涵。自德國包豪斯設計構成理論引入中國以來,隨著活字印刷和激光照排技術的發展中國漢字擁有約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字體的形成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與演變。
字體設計是平面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完美的構成方式——用最簡單的元素表現最豐富的效果,同時兼具功能性及內涵。自德國包豪斯設計構成理論引入中國以來,隨著活字印刷和激光照排技術的發展,中文字體經歷並承擔了重要的歷史角色。
壹. 方法與傳承漢字的基本筆畫包括點、橫、豎、撇、捺、折、勾、提八種(即永字八法),字體設計師的任務就是在此基礎上生發出千變萬化的形態。字體設計主要包括兩部分,第壹是筆形,就像人的相貌,是人與人、字與字之間最鮮明的外部特征。
第二是結構,就像人的骨骼,決定字體的整體印象。有了這兩部分,壹款字體足以特征鮮明。
同時,兩者可以相互發生作用。將同壹套筆形納入不同的結構,可以生成另壹款不同風格的字體;反之在同壹結構中套入不同的筆形,也會得到另壹款新字。
作為字體的相貌,筆形具有更高的辨識度,往往更為重要。正如現代設計搖籃——包豪斯理論倡導的設計的功能化、理性化,作為字體設計師需要弄清兩件事,壹是設計思路從哪裏來,二是要將設計應用到哪裏去。
字體設計不同於書法,應強調實用性、商業性,掌握方法很重要。目的市場要優先考慮,切入點很重要,不能僅憑興趣左右。
善於觀察市場,時刻對應用領域保持敏銳的觸角,才能行之有效地將設計與市場接軌。有針對性的設計能夠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步要尋找相應的素材與來源,任何靈感都不是憑空的假想,那是站不住腳的,壹定有相關視覺經驗作為積澱,也有規律與方法可以借鑒和遵循。從平面構成角度,大部分廣告字體都是將具象事物或抽象圖形歸納應用在設計中,如剪紙體、胖娃體等。
字體設計要把握沿襲與創新之間的度,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步壹點就是質的提高,而憑空漫無目的的創造只能是亂跳,永遠夠不到巨人的肩膀。這就是壹種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宋、仿、黑、楷能夠不斷拓展出新的字體品種,就在於長期積累過程中彼此促進融合,產生了如蘭亭黑、雅宋、博雅宋、北魏楷書等優秀字體。無論中文還是西文,無論書法還是美術字,提取他們的優點為我所用,通過個人審美理解改良發展,令其煥發新的神采。
好的東西不應被歲月所塵封,藝術也不應被國別所局限。當下人們的審美需要是多元的,常見的復古風長盛不衰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傳承與借鑒必須是經過個人提純改造後的產物,是符合新時代設計思想與流行趨勢的。相對於標誌字體的設計靈活性,成千上萬字的字庫對設計尺度的要求更為嚴格,如何遵循簡潔統壹的規律演化出豐富和諧而又特征鮮明的風格,是壹套成熟字體必須經歷的過程。
字庫區別於平面設計,從靈感閃現到理念成型之後是漫長而繁復的制作周期。設計師制訂規範並帶領團隊往往歷經數月甚至壹年完成整套字庫,需要兼具創造力與踏實苦幹的耐力,是壹項艱辛而富於挑戰性的工作。
我從設計第壹款字庫壹直在摸索經驗,雖無捷徑可言,但可以嘗試不同的途徑或切入點,下面結合實踐總結幾種典型的設計方法。1. 書法碑帖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極其深厚的群眾基礎與開發資源。
書法是中國字體演變的本源,所謂“楷模”,即楷書是宋體及仿宋等後世印刷字體的模本與來源。碑帖或古籍是取自歷代書家獨具風貌的字體,要將其做成字庫,壹種方法是由書家書寫,將手稿掃描進電腦擬合而成,如:舒體。
或復制原帖的筆形部件,遵循其結構盡可能原汁原味地還原,目的是真實再現字體的歷史感,如:聚珍仿宋等。另壹種方法則是汲取原書體的風格加以改良,創造出嶄新的字體樣式,屬於二度創作。
我設計的“懸針篆變”取法第三種,源於宋拓三國吳刻《天發神讖碑》。其書以秦隸之方,參周籀之圓,起筆方硬,有隸書筆意,下垂如懸針,同時保持篆書上緊下松的結構。
尖氣構成此碑獨特的風貌,故稱為“懸針篆氣”,加之有鋒棱、似飄帶,又稱“韭葉篆”。若篆若隸、方圓並用,將兩者有機融合,打破了對篆書固有的定義,懸針篆變的設計靈感即緣於此。
取其起筆方硬而收筆尖銳、結體上密下疏的特點,字型修長,有如鋼針下懸。篆書繁復難讀,做成簡體字必須有大幅度的改造,不能只沿用原碑風格,難度較大。
定位為篆書變體,意在保留篆書韻味,如懸垂、對稱及規律性,並將隸書與楷書筆畫特征熔於壹爐,實為三種書體的統壹,創造出壹種新的體式。同時增強“韭葉篆”的特點,將原碑文的剛猛風格做了纖秀柔美化的改進。
將傳統書法與現代形式語匯融合,追求飄逸柔美、開張疏朗、雍容大氣的藝術美感,復古卻易讀。特征較為鮮明,適用於古典或玄幻風格的廣告、書刊、影視及電子遊戲等用字。
書法字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需要統壹制作團隊的整體水準。
五、歷史世界古代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象形文字,腓尼基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中國的甲骨文。
1.(1)象形文字: 這種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壹。由於它是用符號把客觀物體的形象描摹下來的壹種文字,即所謂“畫成其物”,所以我們習慣上把它稱為象形文字。
(2)楔形文字:蘇美爾人幾乎和埃及人同時發明了文字。他們用削尖的蘆葦做筆,把文字刻在泥坯上,然後把泥坯烘幹,成為泥板。這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因它的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由於它被廣泛使用,人們稱它為“古代東方的拉丁語”。
(3)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壹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字,後來經過多次演變,外形逐漸簡化,向字母文字過渡。它的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公元前二千年代,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古代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後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2.(1)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2)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對西亞各族人民、對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
(3)腓尼基文字對字母文字的影響:古代腓尼基人對人類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們創造了世界上第壹套拼音字母。希臘人則在學習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更為完備的希臘字母文字,後來的拉丁文就是從希臘字母發展而來的。而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同構成了現代歐洲各國字母文字的基礎。
3.甲骨文:古漢字壹種書體的名稱 ,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 。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殷代人用龜甲、獸骨占蔔。占蔔後把占蔔時間、占蔔者的名字、所占蔔的事情用刀刻在蔔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幹日後的吉兇應驗也刻上去。學者稱這種記錄為蔔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甲骨文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壹帶,是商王盤庚遷殷以後到紂亡國時的遺物。後在鄭州、洛陽等地商代遺址中亦有出土,在北京昌平、陜西周原遺址中又發現了西周甲骨文。
六、什麽是字體設計文字設計是指對文字按視覺設計規律加以整體的精心安排,是人類生產與實踐的產物,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逐步成熟的。進行文字設計,必須對它的歷史和演變有個大概的了解。字體設計在各個手機平臺上有相關應用。
優點:
經過精心設計的標準字體與普通印刷字體的差異性在於,除了外觀造型不同外,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據企業或品牌的個性而設計的,對策劃的形態、粗細、字間的連接與配置,統壹的造型等,都作了細致嚴謹的規劃,比普通字體相比更美觀,更具特色。
在實施企業形象戰略中,許多企業和品牌名稱趨於同壹性,企業名稱和標誌統壹的字體標誌設計,已形成新的趨勢。企業名稱和標誌統壹,雖然只有壹個設計要素,卻具備了兩種功能,達到視覺和聽覺同步傳達信息的效果。
擴展資料:
文字設計的原則及風格
1、秀麗柔美。字體優美清新,線條流暢,給人以華麗柔美之感,此種類型的字體,適用於女用化妝品、飾品、日常生活用品、服務業等主題。
2、穩重挺拔。字體造型規整,富於力度,給人以簡潔爽朗的現代感,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這種個性的字體,適合於機械科技等主題。
3、活潑有趣。字體造型生動活潑,有鮮明的節奏韻律感,色彩豐富明快,給人以生機盎然的感受。這種個性的字體適用於兒童用品、運動休閑、時尚產品等主題。
4、蒼勁古樸。字體樸素無華,飽含古時之風韻,能帶給人們壹種懷舊感覺,這種個性的字體適用於傳統產品,民間藝術品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