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羌人,是壹個非常神奇的種群。
可能很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談論的重點是十六國時期建立後秦的姚氏家族,但是,我與他們不同,我談論的重點是漢朝時期的古羌人。建立後秦,確實是古羌人在中原取得的最大成功,但是,建立後秦的那批古羌人,與漢朝古羌人相比,只是很小的壹部分。古羌人,在漢朝時期的實力最強大,影響力也最大,而十六國後秦時期的古羌人,已經只能算是古羌人的回光返照了。
在正式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要清楚,古代羌人與現代羌族是完全不同的。現代的羌族,只是古代羌人的後裔之中很微小、很偏遠的壹支,史書中隨處可見的古代羌人的輝煌歷史,與現代羌族基本沒有關系。第二需要清楚的是,羌人的概念是壹個不斷縮小的概念,漢代羌人的範圍大於唐代羌人的範圍,唐代羌人的範圍遠大於當代羌族的範圍。
炎黃夏商時期的事情就不要談了,太久遠了,虛無縹緲,難以考證。只需要知道的是,眾多古羌人族群,是華夏族先民的主要來源之壹,他們在先秦時期的不同階段以各種形式加入(主動)或者融入(被動)華夏先民之中,並在秦漢時期與其他先民壹起發展成為統壹的華夏族,進而成為漢族。
壹、秦漢時期的古羌人
到了戰國及以後,在西北,圍繞青藏高原,主要有三種少數民族,分別是羌、戎、胡:
(1)戎是華夏族重要的先民之壹,主要在黃土高原及其周邊,陜甘寧壹帶,犬戎、義渠、大荔等都是戎,在春秋戰國時期,戎被秦、晉、燕、趙等國征服,加入了華夏族,到了秦漢時期已經沒有戎單獨存在了。很多正史都將戎視為古羌人的壹支,但戎與秦漢時期的羌人無關。
(2)胡人最初主要是河西走廊上的月氏和烏孫,後來是匈奴。他們基本都是同種,黃白混血,分布在戎的西方,在兩漢魏晉時期,由於匈奴的原因,大月氏和烏孫主體都西遷了,大月氏壹直走到阿富汗,烏孫走到了伊犁河,部分月氏人留在河西走廊,與羌人融合,被叫做小月氏,分布在祁連山和湟水流域,後來分別被稱作義從胡、盧水胡,在文化習俗方面逐漸被羌人同化,是漢晉在西北的重要仆從部隊。而河西走廊被匈奴霸占,後來被漢武帝奪取,河西走廊各綠洲成為漢族的地盤,聯通西域,隔絕羌胡。
(3)被河西走廊隔絕在祁連山以南的就是古羌人。這壹時期的古羌人,人口眾多,部落眾多,各自為政,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青海、甘南、甘孜、阿壩等地,以青海河曲地帶(這片地方叫賜支)、湟水流域等大草原上的羌人實力最為突出。羌人遷徙流播的範圍很廣,在西域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有婼羌人,在青藏高原深處有發羌、唐牦等。
秦漢時期的古羌人,部落眾多,並不是壹個統壹的民族,《後漢書》記載說,羌人部落有壹百五十個之多。雖然群雄林立,但羌人也有壹個類似於壹千多年後蒙古人的黃金家族那樣的家族,這就是羌人傳說中的古代首領無弋爰劍的直系後人。無弋是古羌語,意為奴隸,爰劍是其名字,這廝本是春秋時期秦國的奴隸,後來逃到青海,因為多次大難不死的傳奇經歷,被古羌人視為英雄,奉為老大無。
弋爰劍的後人,就是古羌人的黃金家族。無弋爰劍有個後人叫研,研很猛,於是,無弋爰劍的直系後裔部落被稱作研種。再後來,研有個後人叫燒當,燒當也很猛,研種又被叫做燒當種。十六國時期建立後秦的羌人老姚家,就是燒當羌的傳人。可是,雖然出身高貴,但燒當羌在東漢以前的實力並不突出,甚至壹度很弱,主要是別種的先零羌、卑湳羌等部落實力比較強大。燒當羌是從東漢時期開始復興的。
在漢武帝反擊匈奴之前,部落林立的古羌人受制於霸占河西走廊的匈奴人。後來,經過河西之戰,霍去病征服了河西走廊,漢朝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以及陽關、玉門關二關,為保障四郡二關的安全,前111年(元鼎六年)漢武帝又派李息、徐自為帶人征服羌人,將西寧等地納入中央,在湟水谷地屯田,設立護羌校尉管理羌人事務,嚴禁羌人與北方的匈奴相互勾結。從此,護羌校尉就是古羌人的直接領導,他帶著壹支由正規軍、小月氏雇傭兵、投降的羌族雇傭兵組成的部隊,坐鎮涼州,管理群羌。
西漢時期,羌人普遍比較老實,河西漢人對古羌人的壓迫和剝削也不甚嚴厲,羌人大多數時候都能忍。漢宣帝時期,先零羌曾經東渡湟水與漢朝屯田官兵為敵,引發壹場羌族大動亂,被漢宣帝剿撫並用,趙充國撫,辛武賢剿,從而平定了叛亂。但羌人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王莽篡漢時期,由於中原戰亂,羌人擺脫了漢朝的桎梏,再次獨立。羌人問題最終在東漢時期爆發,給漢人和羌人都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沈重災難。
東漢初期,漢光武帝采納班彪的建議,重設護羌校尉,管理羌人事務,首任校尉是牛邯。但是,這時的羌人不甘接受漢朝的再次奴役,群起反抗。?黃金家族?的燒當羌已經復興,實力雄厚,滇良、滇吾、迷吾、迷唐等幾代酋長,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壹樣,生生不息,屢敗屢戰。在公元1世紀,在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漢和帝時代,漢朝用了六七十年的時間與燒當羌率領的群羌持續作戰,才終於征服了燒當羌,征服了古羌人。大批投降的燒當羌等部眾被遷徙到陜甘壹帶,視為東羌,留在青海的是西羌。羌人的武器被沒收,西部局勢壹度穩定下來。
可是,到了東漢中期,由於東漢政府的壓迫,特別是很多羌人成為了東漢政府對外作戰的炮灰,羌人就反了。這是在2世紀初,漢安帝永初年間。以燒當羌為代表的東羌人沒有武器,就拿起棍棒竹竿反抗,逃到河西走廊北面的山區戈壁之中。武器精良、騎兵眾多的西羌乘機殺了進來,帶頭的又是先零羌。先零羌兩代首領滇零、零昌帶頭,羌人狼莫、漢人杜季貢為主力。這壹波羌人鬧事來勢洶洶,東漢軍隊連戰連敗,羌族壹度深入到陜西、山西、河南、河北,燒殺搶掠,眾多郡縣被廢棄。
最終,在傑出軍事家虞詡的建議下,東漢征服改變了以步兵為主的作戰方案,改用騎兵,任尚、鄧遵等壹舉平定了羌族動亂,過程中調用了南匈奴雇傭兵,最終擊敗羌人,先零羌遭到重創。永初羌亂持續十四年,花了東漢政府二百四十億巨款。戰後,東漢政府護羌校尉馬賢又用了十幾年平定了禍亂河西走廊的燒當羌。
但是,局面安定了不過二十年,到了2世紀40年代初,漢順帝永和年間,羌人又反了。這壹波造反比上壹次規模略小,主要波及陜甘。在趙沖、張貢等指揮下,漢朝恩威並施,歷時七年,終於平定了這場叛亂。永和羌亂花了東漢政府八十幾億巨款。
但是,不過十年以後,到了2世紀50年代末,漢桓帝延熹年間,羌人又雙叒反了。這壹次又是東羌、西羌壹起反,特別是燒當、燒何、當煎、勒姐這幾個部落,鬧的尤其厲害。不過,令羌人絕望的是,這次他們的對手十分強大,他們是三個甘肅人,號稱?涼州三明?,分別是安定人皇甫規(字威明)、敦煌人張奐(字然明)、武威人段颎(字紀明)。皇甫規和張奐主張恩威並施,在前期發揮了較大作用,打敗和招安了不少羌人,而段颎主張大屠殺,主張壹勞永逸解決問題,在後期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了古羌人的噩夢。
段颎與當權的宦官們關系很不錯,因此他的主張得到了漢朝政府的全力支持。於是,段颎對古羌人舉起了屠刀。段颎先滅西羌,斬首二萬三千級,再滅東羌,斬首三萬八千級,過程中,段颎身先士卒,深入窮追,在哪裏遇到羌人,就在哪裏殲滅之,他大開殺戒,毫不留情。於是,這場歷時十多年的羌亂最終被平定了,只花了四十四億巨款。從此,古羌人就不是很重要了。
東漢最後,羌人又鬧了壹次,但這不是單純的羌人鬧事了,小月氏、漢人都被卷入其中,小月氏人北宮伯玉被推為首領,漢人韓遂、邊章是主力,羌人的作用倒是不大。太尉張溫揮師西征,董卓、孫堅都在這只隊伍裏,經過幾場鏖戰,雙方都損失不小,最終罷兵。叛軍不久內訌,韓遂奪得壹切權力,成為漢末主要軍閥之壹,與馬騰分別割據涼州,然後就沒古羌人什麽事了。這些割據者最終被曹操殲滅。後來,夏侯淵出兵陜甘,羌人又被削了壹頓。到了三國時代,曹丕、曹睿時期,河西走廊的羌人在漢族大姓的帶領下,又鬧了幾次事,被張既、蘇則等平定。
二、十六國時期的古羌人
漢末,遷入中原的壹股燒當羌?黃金家族?,在定西地區存活了下來,並逐漸漢化,姓姚,自稱大舜之後。之所以要姓姚,估計與燒當的燒字發音與姚相近有關。到了五胡亂華時代,這壹股羌人也拉起壹支隊伍,首領姚弋仲自封護羌校尉,帶著隊伍,東奔西走,南征北戰,壹會兒拉到河南,壹會兒殺回陜西。在四世紀,他們時而依附羯族後趙,時而投降東晉,時而又托附在氐族前秦的羽翼之下;他們也沒少挨揍,桓溫第壹次北伐,削的就是羌族老姚家;他們也被氐族狠狠的修理過,二代首領姚襄被殺,其弟姚萇歸降前秦。
在383年淝水之戰後,姚萇趁機自立為王,建立後秦,逼死苻堅,與氐族苻登力戰,奪取了關中。他的兒子姚興最終消滅了前秦余孽,獨霸關中,並且壹度奪取涼州,成為西秦、南涼、北涼的宗主,與東晉、後燕、北魏等爭雄。由於燒當羌坎坷的命運和發展歷程,其實它的人口很少,完全無法與曾經強大的南匈奴、羯族、鮮卑、氐族等相比,所以,後秦采納了非常現實的政策,即漢化。
後秦的軍權牢牢掌握在老姚家手裏,但政權卻完全漢化,看不出任何羌人痕跡,眾多陜甘漢族豪門貴族與之聯合執政,河西儒學大行其道。北魏也是高度漢化的政權,但還能看出孝文帝改革這樣的漢化過程,而後秦的程度更深,根本就還沒有看出怎麽漢化的,人家就已經高度漢化了。
不過,到了5世紀初,姚興的政權逐漸失去了蓬勃的朝氣,在甘肅、陜北、山西的戰場上先後失利,被南涼、西秦、大夏、北魏等削的很慘。最終,在姚興死後不久,東晉政府揮師西征,劉裕帶著大隊人馬,氣吞萬裏如虎,滅掉後秦,姚興的兒子姚泓被押赴南京問斬。後秦滅亡,古羌人的嫡系?黃金家族?(燒當羌)也徹底消失不見了。
三、其他古羌人的後代
在中原失敗的同時,在青藏高原周邊的老家,古羌人也不是主流了。在青海,到了魏晉時期,東部鮮卑慕容部的壹部分,從遙遠的遼河流域,萬裏迢迢來到青海,融合了當地的羌人,形成了壹個新的民族,叫做吐谷渾,退出了羌人的範疇,日後吐谷渾被北魏、隋朝、唐朝和吐蕃連續毆打,最終分別融入了漢族和藏族。在甘肅南部和四川西北,另壹支土著,氐族逐漸崛起,成為了當地的主流。在河西走廊,漢族、鮮卑人、盧水胡等都有不俗的實力,唯獨羌人沒有什麽存在感。倒是在陜北地區,眾多羌人湧入其中,與匈奴、盧水胡等部落融合雜處,成為陜北雜胡的組成部分,最終被北魏蕩平。
古羌人取得成功的方向是南下,他們大批深入到岷山和橫斷山區,在表裏山河之間各自獨立發展。早在漢代,橫斷山區中就分布有大量的古羌人,與西南夷雜處,占比也不小。在南北朝時期,鄧至羌和宕昌羌兩部非常成功,在南朝和北朝之間左右逢源,兩邊討好,發過財,也挨過揍。在隋唐時期,這些羌人發展成為各自不同的部族,部落林立,統稱為西山八國,在唐朝和吐蕃之間搖擺,受唐朝劍南西川節度使或者吐蕃東道節度使的領導。後來,還是藏文化對這些羌人部落的影響更大,他們逐漸變成了藏族,但是不同於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傳統藏族,在橫斷山區的這些新藏族獨具特色,他們是康巴藏族、嘉絨藏族等等。
除了這些,在岷山和橫斷山區,還有壹群脫胎於古羌人的民族,他們的影響力更為突出,吐蕃史料叫他們弭藥人或者木雅人,中原史料叫他們黨項人。唐朝時期,黨項羌各部落受到吐蕃的猛烈攻擊,為了逃命,他們選擇了北上投奔唐朝。他們分眾多批次的各自投奔唐朝,被安置在寧夏和陜北無定河流域,仍然過著部落林立的遊牧生活,為唐朝戍邊。唐末,出身拓跋部的黨項羌拓跋思恭參與了平定黃巢之亂,因為有功,被唐朝賜姓李,並封為定難軍節度使,統治無定河流域的夏、銀、綏、宥等州,開始割據壹方。
到了宋朝,拓跋部後人李繼遷、李德明、元昊祖孫三代起兵,聯合散布無定河流域和寧夏賀蘭山區的黨項各部落,頂住宋朝的壓力,建立了西夏,創造了輝煌的文明,與宋、遼、金等對峙二百多年,直至13世紀初被蒙古滅亡。在蒙夏六輪大戰中,黨項羌損失慘重,劫後的大部分融入漢族,也有的融入了蒙古人中。
除了南下橫斷山區的古羌人,還有的古羌人很早就深入青藏高原內部。漢朝時期的發羌、唐牦羌等,就居住在青藏高原深處。漢朝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但從未發生過接觸。後來,不斷有羌人再進去,並在隋唐之際形成了多個大部落,包括蘇毗、多彌、白蘭等,他們大致位於那曲、玉樹等地,在6、7世紀是吐蕃的勁敵,但最終被吐蕃所吞並。這些古羌人融入了藏族之中。至於吐蕃,也有說法認為他們也是古羌人的後裔。
除了上述流向,在古代不同時期,還有很多古羌人在不同時期南下到雲貴高原甚至是緬甸,與當地的各路西南夷相融合,形成了很多很多少數民族。像是彜族、白族、哈尼族、拉祜族、納西族、傈僳族、景頗族等很多藏緬語族的少數民族,都有南下古羌人的成分。
除了上述所有的這壹切,還有壹部分在橫斷山區的古羌人後裔,沒有融入藏族,保留了自己的名稱和習俗,仍叫羌族,是為現代羌族,大約有三十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