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夏季至日養生需要養陰、補陽、強心肺

夏季至日養生需要養陰、補陽、強心肺

夏季至日養生需要養陰、補陽、強心肺

對於夏來說:楊壹直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嚴重貪圖清涼,反而會傷了陽氣。那麽,楊應該怎麽養呢?

夏季至日養生,滋陰壯陽,強心肺

■夏季,陽光明媚,滋養陰陽,保護心神。

夏天烈日如火,地熱蒸騰。人們往往只關心眼前的舒適,避熱避寒。西瓜冷飲貪得無厭,還不如睡大覺冷。有些人甚至冒著汗水跳進遊泳池,在夜晚涼爽的時候遊泳。於是,感冒、腹痛、腹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那麽怎樣才能健康的度過炎熱的夏天呢?祖國醫學認為,夏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萬物繁盛、旺盛生長的特點,以“養陽”為主。

楊琪實際上是人體的免疫力。中醫認為“陽氣,衛外為固。”也就是說,楊燦保護人體,使人健康強壯,並避免自然界中六種邪惡的入侵。《尊生八記》說,“順陽消暑”,養陽有助於消暑。

夏天人出汗多,人體的陽氣向外強,包括陰,體內的陽,尤其是中焦的脾胃相對較弱。如果不蓋被子,或者整夜沈溺於冷飲,勢必要用壹些陽氣來維持陰陽平衡,這樣會使人體的陽氣損傷更加嚴重。人既要跟風,又要處處維護陽氣,絕不能讓陽氣過度消耗。

■貪涼易傷陽,飲食要有規律。

在炎熱的夏天,室外溫度很高。為了維持體溫的平衡,體溫調節中樞會擴張體表的毛細血管,打開汗腺,不斷散熱發汗降溫。中醫把這種現象稱為“化痰止瀉,衛陽不固”。此外,在炎熱的夏季,人們睡眠少,食欲差,身體抵抗力明顯下降。如果晚上開窗或開電風扇,或露宿戶外或淋雨受涼,這些都非常容易讓“虛邪賊風”趁機引發夏季感冒:發熱、咳嗽、頭痛、全身發酸、乏力、無汗。夏天晚上感冒雖然不是什麽大病,但會讓人心煩意亂,有時還會並發扁桃體炎、氣管炎、關節炎,甚至腎炎、風濕性心臟病等嚴重癥狀。所以夏天要像冬天壹樣隨著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晚上睡覺時用被褥蓋住胸腹部;出汗後不要馬上洗澡,雨後要馬上擦幹,穿上幹衣服,或者吃點姜湯。

飲食上避免暴飲暴食、受涼。冷飲、雪糕、冰鎮食品壹定要盡量少吃,但可以適當吃壹些溫熱的食物,以溫暖體內消耗的脾胃陽氣。平日裏,人們習慣喝涼茶消暑,以為多喝涼茶可以退燒,預防中暑。其實這是壹個誤區。涼茶大多味苦性寒,夏季人體陽氣較弱。多喝會消耗體內的脾胃陽氣。

■暑火擾心易悲,養心養陽也要養心。

壹年四季,夏天屬火,內熱通心。火是陽,陽主動。另外,心臟有火。兩火相遇,心神容易受到幹擾而不安,產生不安和煩躁。心煩會讓心跳加快,自然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心為生命之本...陽光下的太陽,而且應該是夏天的天氣。”所以夏天也要註意養心。

夏天是最容易煩躁的時候,所以首先要靜下心來,通過各種渠道努力讓自己保持平和寧靜的心態。靜則引陰,正所謂“淡定自然涼”。陰陽協調後,心臟得到很好的保養。同時要保證不過度勞累。心為五臟之神,其“管轄範圍”最大。如果過度勞累或情緒低落,就會損害心臟,導致陽和逐漸消散。當然也可以適當吃壹些清心火的食物,比如煮壹些好吃的蓮子湯。

最後,要註意夏季正常作息,晚睡早起,以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只有春夏養陽,使陽氣充足,才能堅守體內的陰精,為秋冬的養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俗話說“陰根於陽,陽根於陰”。

■夏季至日什錦豬裏脊肉面,長陽補虛巧度夏。

在我們的民俗中,有壹種說法叫做“冬天的至日面在餃子夏天的至日”,從養生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有壹些真實的意義。面條是長的,古人用這個意思來形容夏季至日最長的壹天。同時也告訴我們,人體內的陽氣應該像這壹天的陽光壹樣越來越長。所謂“久養,無病,滿養,能活百歲。”所以在民間傳說中,我們用這張長臉來暗示我們人體的陽氣越來越長,不要弱。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小麥,是全谷物中營養價值最高的食物。它“秋天播種,冬天生長,春天開花,夏天結果”,具有四季中和的精神。性涼味甘,能養心安神。是心臟病患者的最佳食品,適用於因氣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打哈欠、悲傷者。《本草綱目》中也提到“小麥粉補虛損,強身健體,厚胃強身”,可見自古以來就是滋補人體的重要食物。

俗話說:“麥舊稻新”,新麥是熱的,而老麥是相對平和的,所以不要總以為什麽都是新的好的,麥子就應該是老的。另外,大多數人只吃精制面粉,不吃標準面粉。其實最好將精制面粉與標準面粉混合,避免單純吃精制面粉而導致的食欲不振、四肢無力、腳氣等營養缺乏癥。

我們都有吃面條的經驗。我們不能只吃壹碗白面。總有壹些東西倒在上面,用來拌面條調味。這種東西北方叫鹵水,南方叫澆頭。在夏季至日的這壹天,澆頭也特別受重視。根據壹些傳統的民間調查,我們古人有壹種特殊的澆頭,就是雞肉和豬肉混合的澆頭。

有句話叫“雞鳴天下白”。其實,並不是因為公雞報曉,太陽才升起,而是太陽升起後,公雞在報曉前就感受到了時間的變化。所以雞是最早能感受到四季之氣和時令之氣的動物。它有中醫的氣血,所以最擅長滋養人體的氣血精神。雞肉最好是家養的或者散養的草雞。

豬肉為陰,性溫,是壹種滋陰潤燥的肉類。不像羊肉或狗肉那樣燥熱,對緩解陰虛陽亢的體質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我們夏天經常出現的煩躁、口幹、五心發熱、手心腳心經常發燙、出汗等癥狀。

制作澆頭時,要註意將雞肉、豬肉切成條狀,也就是常說的雞柳、豬柳。同時,放壹些幹凈的蔬菜,如胡蘿蔔、山藥、土豆等。,並把這些東西切成細長的條,都是“長”的意思。這就是營養全面豐富的夏季至日健康飲食——夏季至日面條。

說到至日的夏季飲食,我不得不提到壹種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特別喜歡的飲食——烤肉串加冰啤酒。夏天的夜晚,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會變得“硝煙彌漫”,被燒烤壹掃而空。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這是壹種令人擔憂的不健康飲食。

羊肉性溫,用炭火烤就更溫了。而且烤羊肉串的時候,知道會放壹些茴香、孜然、辣椒等辣味調料在上面。這使得烤肉串非常辣。吃飯的時候喝冰鎮啤酒,忽冷忽熱,就像天氣壹會兒熱,壹會兒下雪下雪,人體最容易生病。而當內臟突然接受這樣壹個異常天氣的洗禮,也會變得不知所措。

如果真的想吃羊肉串,可以少放調料,甚至少放辣椒。同時,喝壹些清涼消食的茶,如菊花茶、決明子茶等,不僅能潤喉止渴,還能幫助妳消化體內的羊肉。夏季至日是腸胃病和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人體的抵抗力也明顯下降,酷暑更為嚴重。這個時候壹定要註意飲食的健康,讓自己安全度過這個夏天。

■夏季至日上防暑有問題,沒必要開生姜。

夏季至日是夏季的“極點”,而不是夏季的“到來”,這意味著北半球的白天達到最長。夏季至日後的三伏天將是壹年中最熱的時期,在這個時候做好防暑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們的防暑工作有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問題。俗話說“求醫不如求己”。這時候我們往往不用急著找醫生,而是可以先找到自己。

■殷琦在室內容易產生寒氣,祛寒生姜。

夏季的是陽氣最盛的季節。這個節氣對應的是《周易》的幹卦,六爻都是陽,意味著天地之間的陽達到極致,然後陽會逐漸消失,陰會逐漸生長。這個時候陽氣向上向外輻射,所以天氣比較熱,但是到了夏天,很容易變冷變冷,所以地下還是挺冷的。聯系中醫天人合壹的理論,人體其實也是壹樣的。從冬季開始,人體氣機慢慢向外發散,發散到夏季的至日,也形成了陽在表,陰在裏的局面。所以《傷寒論》說“陽在表,胃寒”。

然而,在夏日驕陽似火,暑氣逼人的時候,人們為了消暑,對各種冷飲和食品特別感興趣。這個時候,壹些涼性水果正當時令。如果這些寒涼或寒性食物得不到控制,就會使寒氣積聚在胃中,損傷脾胃陽氣,使人出現畏寒、乏力、腹痛腹瀉、食欲不振、口粘等癥狀。另外,由於天氣炎熱,為了緩解夏天的炎熱,很多人喜歡吹空調,室內外溫差調節很大。壹不註意就會感冒,於是全身酸痛,鼻塞,咳嗽,痰多。我們說這些情況是防暑不當造成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無處不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壹款姜糖飲料來解決這個問題。

姜糖飲又稱姜糖蔥花飲,在《中草藥熬湯手冊》中有這個配方,需要三種原料。食譜很簡單:15g姜片,適量蔥白,20g紅糖。首先,把蔥切成3厘米長的段,每段3段。與生姜壹起加入50g水煮沸,然後取湯加入紅糖飲用。趁熱服用,然後蓋上被子睡覺,很快就會出汗。

這個食譜看起來簡單,但是效果非常顯著。因為除了蔥白有散寒發汗的作用,我們還需要特別註意生姜的作用,生姜也叫姜。性溫,味辛,有散寒、治風寒的功效。所以,無論是體內寒氣還是感冒,都可以喝姜糖飲料。另外,從五色來看,生姜屬於黃色食物。根據中醫五行學說,入脾胃,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俗話說“飯不香吃姜”。吃飯時吃幾片生姜,不僅能驅散胃裏的寒氣,還能增進食欲。

■中暑病情嚴重時,別忘了用生姜。

我們說夏季至日季節防暑不當導致的內寒、風寒感冒是壹方面,另壹方面是因為這個時候離大熱天不遠,防暑降溫措施不足會導致中暑。中暑是這個時候的常見病,不是普通的風熱感冒。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壹般是指患者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壹定時間後,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出汗、全身乏力、心慌、註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

有的人中暑嚴重,有嘔吐癥狀。這時候也可以吃姜汁止吐。將鮮姜用刀去皮,切成薄片,切成小絲,剁成細粉,放入幹凈的容器中,加入醋、精鹽、味精、香油,拌勻。因為生姜主要能治嘔吐,所以被稱為“嘔吐聖藥”。

人中暑了這個時候也可以用生姜,甚至有的人中暑暈倒了。將適量的姜汁倒進病人的鼻子裏,他會很快使病人清醒過來。所以宋代大學者朱曾說:“姜能開導神明,驅除邪氣。”開導神明就是提神醒腦,因為姜是辛辣之物,能開導心神,開導時氣血通暢,自然神清氣爽。

其實生姜除了以上功能還有其他用途。比如夏天很多人腳汗腳臭,可以用生姜切片放在水壺裏煮熱水泡腳,泡腳的時候加點鹽和醋。也可以用姜湯熱敷肩周炎等疾病,暈船暈車也可以喝姜汁。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醫生不開藥。看來姜的作用真的不小。只要我們在夏季至日甚至日常生活中準備好生姜,壹些小病就可以自己解決。我們需要怎麽找醫生開處方?

生姜雖然應用廣泛,但並不適合陰虛的人。這類人壹般表現為手腳發熱,手心出汗,愛喝水,經常口幹、眼幹、鼻幹、皮膚幹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同時也不適合內熱嚴重的人,如患有肺熱、幹咳、胃熱、嘔吐、口臭、痔瘡出血、瘡瘍等疾病的人。

■左右開弓,如射雕塑,強心壯肺疾。

夏季是壹個令人悲傷、耗肺的季節,尤其是夏季的至日,汗如雨下,酷暑難耐,陽氣外泄加劇,人體就像壹個虧空的金庫。各種疾病,尤其是那些嚇人的“名”病,如冠心病、腦溢血、肺氣腫等。,此時正在肆無忌憚地興風作浪。如果我們不及時自衛,我們很可能成為他們猖狂做法的目標。在這裏,我給妳介紹壹種強化心肺的方法——“像射鷹壹樣左右開弓”,幫妳拉起這道防禦戰線。

“射鷹似左右開弓”之術,出自中國古代養生術八段錦。據史料記載,八段錦在宋代相當流行,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因為這個動作舒展優美,就像壹幅華麗的織錦,所以取名八段錦。它* * *由八個動作組成,“射鷹般左右開弓”是第二個。

中醫認為人體是壹個有機的整體。八段錦通過四肢的伸縮,活動肌肉,使全身經絡疏通,從而促進臟腑氣血運行,幫助人體健康強壯,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這套動作簡單易學,運動量也不大,非常適合老年人,尤其是體質較弱或者有壹些慢性病的人。具體行動是:

雙腳自然分開,手臂垂在身體兩側,站立片刻;右腳跨向右側,屈膝下蹲成站姿,大腿盡量與地面平行。同時彎曲手肘,慢慢舉在胸前,雙手握拳半舉,虎口朝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呈八字形展開。目視右手食指,右手慢慢向外拉伸直,頭部向右轉,同時左手握拳,手臂用力向左彎曲,呈弓射箭狀;深吸氣,調整呼吸1 ~ 2秒,然後雙腿站起來,放下手臂,深呼氣,恢復初始姿勢。

停壹會兒,反方向再做壹次。重復多次。

練習這種技術時,壹定要註意肩膀和手肘下沈,上半身保持直立,腳跟外撐。永遠不要結束妳的肩膀,弓起妳的腰,張開妳的腳。側拉手的五指要並攏,屈曲要緊,肩臂要平;八字掌側撐要使肩肘下沈,手腕手指垂直彎曲,掌心空空。年老體弱者可調節“馬步”或“馬步”或“馬步”或“馬步”或“馬步”或“馬步”或“馬步”或“馬步”或“馬步”或“馬步”或“馬步”的高度,但動作必須正確完整。此外,還要註意註意力高度集中,呼吸自然、均勻、輕柔,拉弓時吸氣,還原時呼氣。鍛煉開始時,每節可以做4個動作。經過壹段時間的練習,每個動作可以逐漸增加到20次左右,直到妳微微出汗。

心是五臟之神,主血,泵血,滋養全身。它在五臟中居於首位,就像壹個君主,指揮和控制著其他內臟,而其他內臟在它的統壹領導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肺“主全身之氣”,居五臟之首,分布全身氣血。心、肺和內臟在人體健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像射鷹壹樣左右開弓”的動作,主要是通過擴胸來增強心肺呼吸和血液循環的功能。同時,伸展手臂和八掌手的圖形也能有效刺激分布在手臂和手指的肺經,調整手部太陰肺經的經絡,促進經絡和氣血的循環。經常練習此術,可有效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脹氣、胸悶、哮喘等因心肺功能不全引起的疾病。

同時,蹲姿能有效發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協調能力;手臂的拉伸增加了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了腕關節和手指關節的靈活性;上身直立擴胸有利於糾正駝背、肩內收等不良姿勢,預防肩頸疾病。炎炎夏日,如果能及時堅持鍛煉,堅持不懈,壹天“鞠躬”幾次,無異於為自己的心臟和肺部買了壹份有效期很長的保險,不用付現金。為什麽不呢?

珍惜“陽氣”

在炎熱的夏天,人們要麽整天躲在空調房裏,要麽吃特制的冷飲,但這兩種方法都不科學。中醫認為,夏季除了防暑降溫,還需要防止“暑降溫”,因為溫度過低或過涼的食物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導致“陰熱”,對脾胃產生不利影響。

貪圖清涼,謹防酷暑的侵襲。

現在,我們越來越多地提到“和諧”這個詞。其實不僅社會需要和諧,人體也需要和諧。要做到這壹點,我們需要“順應天時”,不能與自然“擰成壹股繩”,因為人類再偉大,也永遠不能背離其“自然屬性”。自從人類從“猿”變成“人”的那壹天起,就和其他壹切事物壹樣,有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命規律。但是現在,我們越來越偏離這個規律。

王企石在《徐莉·袁劍》中指出,“夏季防暑,夏季防暑降溫,夏季長則防濕。”短短幾個字就成了指導我們夏季養生的總綱領。夏天天氣熱,所以涼爽,這是常識。為什麽要防止“暑降溫”?因為貪涼會損傷人體陽氣。

炎熱的夏天總是令人望而生畏。現代人經常躲在空調房裏,以躲避炎熱。其實不光我們怕熱,古人也怕熱。只是當時沒有空調等現代化設備。我們的祖先非常聰明。他們發明了“扇子”。當時的扇子多為竹制,古人也稱之為“搖風”或“涼友”富裕家庭會用絲綢制作扇子,壹些文人更喜歡在扇子上題詩以增添情趣。到了漢代,人們還發明了壹種叫“葉輪扇風”的大型降溫工具,“壹人運之,滿屋寒氣。”這和現在的空調有點類似。有些人根據水建造“涼爽的房子”。比如承德的“避暑山莊”,就是清朝皇室專門為避暑而建的。

夏天涼爽是自然的,但中國有句話叫“過猶不及”。如果妳只是想無節制地涼快壹下,妳的健康可能會受到損害。因為夏天並不是越涼快越好,太冷也可能導致夏令病。這可能會讓很多人有點困惑。只聽說過有人熱中暑,沒聽說過有人冷中暑!

其實“中暑”有很多講究。中醫認為,暑傷有陰陽之分。我們通常所說的“中暑”屬於暑熱,壹般是在濕度大、通風不良或濕度大的環境中呆的時間太長而引起的。那麽什麽是“陰暑”?中醫認為,陰、暑是“由靜而得”,“由暑而得,乘涼”或“以陰寒攻人者,快而無知”。比如在空調房裏呆太久,或者為了涼快而睡在陽臺上,或者在樹蔭下、涼亭裏呆太久,都有可能引起頭痛、無汗、腹痛或關節痛等癥狀。可以說,夏天熱是因為周圍環境太熱,夏天熱是因為環境太冷。陰暑的病因不僅僅是暑邪,還有寒邪和濕邪,所以似乎比“侵略性”的中暑更“溫和”,最常見的癥狀是癥狀遷延,濕邪揮之不去,或者出汗退熱。對於患有陰熱證的人來說,絕對不能喝綠豆湯解暑,否則只會雪上加霜。如果想緩解癥狀,可以多喝生姜、紅糖水,讓自己出汗,通過汗液排出體內寒濕之邪。另外,服用藿香正氣散也有壹定效果。

多吃冷飲也會傷陽。

除了呆在不能太冷的地方,吃太冷也不好。中國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電風扇、空調等降溫工具只能給身體降溫,嘴巴卻受不了。為了讓嘴“上癮”,冷飲也出現了。我們現在吃冷飲很方便,冰淇淋、雪糕、冰鎮飲料層出不窮。其實吃冷飲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我們的祖先也喜歡吃冷飲。不過那時候還沒有冰箱,有錢人家冬天壹般都是削冰藏坑。唐代也有“冰商”,即專業的收冰人,在夏天賣給有需要的人。其實說起來,冰淇淋的誕生也和中國有關。當時元朝有壹種皇家冷飲叫“冰淇淋”。後來,這種聚會被凱爾·波洛帶回了意大利,後來又傳到了法國和英國。英國商人將其改造成“冰淇淋”。小而盲目的吃食物,成了人們消暑的必備。總之,為了避暑,人們想出了各種辦法。

可以吃冷飲,但是也要註意度。因為陰陽是對立統壹的關系,消陽則陰長,消陰則楊龍。寒之物屬陰,陰多傷陽。夏天人體雖然旺盛,但大部分都飄在外面。脾喜燥惡濕。如果多吃冷飲,寒濕結合,會損傷脾陽,導致腹瀉腹痛。光線也會導致食欲不振,無法進食。夏天人的食欲往往會下降,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其實不僅是冷飲,還有壹些寒性食物,比如冰鎮西瓜,最好少吃。西瓜味美多汁,還能解暑,因此成為夏季必備水果。但是,西瓜本身是涼的。如果妳再把它放進冰箱,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吃了不消耗陽才奇怪呢。喜歡吃西瓜的朋友,不妨常溫下吃,既消暑又不消耗太陽之氣。尤其是壹些老人和腸胃不好的孩子,冰鎮西瓜可以不吃。

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完全不吃冷飲。其實只要控制在壹定的範圍內,既能滿足食欲,又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那麽什麽是適度呢?壹般來說,冰鎮飲料最好不要超過壹瓶,冰淇淋或雪糕每天食用量不要超過兩個,兩餐間隔時間要在2小時以上,以免給脾胃造成負擔。老人和小孩最好不要吃冷飲,以免給本來就虛弱的脾胃增加負擔。平時可以吃點西紅柿或者黃瓜。另外,生活中常見的白開水是很好的夏季飲品,老少皆宜。不要小看白開水。在中醫中,有“萬藥之王”的美譽。壹般來說,只要是自然冷卻的白開水就可以飲用,既能及時補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又能調節體溫,清潔人體內環境,從而達到防暑降溫的效果。

在某種程度上,“和諧”意味著“平衡”。《黃帝內經》有句話叫“生命的本源在於陰陽”。陰陽關系就像太極圖中美麗的“S”線,保持著動態平衡。養生的任務是調和陰陽。陰陽平衡,既是養生之道,也是處世之道。只有這樣,世間萬物才能始終保持和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