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陳尊貴的人生經歷

陳尊貴的人生經歷

有壹年暑假,陳尊貴先生從日本回來探親。在火車上,他碰巧遇到了父親的摯友高盧先生。Gaul先生是壹位天文學家,當時是北京中央天文臺臺長。他和陳尊貴談過之後,建議這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把數學和天文學結合起來,將來從事天文研究。然後高盧先生特意安排陳尊貴先生在中央天文臺做天文觀測實習,並送給他壹本《圖解天文學》作為紀念。而這也成為了陳尊貴壹生天文研究的開始。

陳尊貴先生在日本留學五年後,於1926回國,先後在北京高等女子師範學校、國立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保定河北省立農學院任教授。同時,他還在中央天文臺兼職,負責編纂歷書。1928年,在南京紫金山成立了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陳尊貴先生被聘為該所專職研究員,並兼任該所數學科主任。於是他正式進入了中國的天文領域,開始了他長達60多年的天文生涯。1955年,中國科學院的兩位副院長竺可楨和吳把陳尊貴先生從南京請到了北京,委托陳尊貴承擔創建中國第壹座天象儀的任務。“天文館”這個名字是陳尊貴提出來的。在國外,有天文館的單位叫“天文館”,只起到天文影院的單壹作用。考慮到中國的國情,陳尊說天文科學比較落後,民眾的天文知識很少。因此,天文館應該成為壹個研究和普及單位,重點是培養人才。天文館建設組的同誌壹致同意陳尊貴的意見。因此,新成立的“北京天文館”以天文館為中心,配有天文觀測站、氣象站、天文展覽館和報告廳,沒有物理實驗室和光學車間(為過去制造天文教具和天文望遠鏡做準備)。經過兩年多的建設,9月29日,1957,新中國第壹座天文館——北京天文館正式開館。

北京天文館的建立成為當時國內外的壹大新聞,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郭沫若、竺可楨先後來館參觀。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周對天文館的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這極大地鼓舞了陳尊貴館長和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1956年底,陳尊率領中國天文代表團參觀了位於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基輔的蘇聯天文館。文革浩劫後,陳尊貴先生的眼疾加重,雙目失明。然而,他從未失去雄心。他從70歲開始,重新收集資料,編纂《中國天文文學史》。為了準確,每次手稿完成後,都會送到上海請國學大師王蘧常先生校對古籍,書名也由王蘧常先生代筆。1980陳尊貴先生七十九歲,中國天文學史第壹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然後將近十年,磕磕絆絆,直到1989年底才出了四冊。全書2300頁,1.7萬字,堪稱傑作。《中國天文文學史》是國內外不可多得的研究佳作,是祖國文化圖書館的珍貴資料。

陳尊貴先生誠實、開朗、熱心。特別關心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發展,關心青年天文愛好者的成長。他家經常有客人,很多都是研究生和中學生。人家找他咨詢,業務指導,他也樂意接受。即使年過八旬,走路也不方便,但總是把客人送到大門口。老壹輩科學家的平易近人、熱情和禮貌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2年,82歲的陳尊貴申請加入中國* * *制片人黨,實現了他壹生的夢想。他說,在有生之年,壹定要給自己樹立壹個真正* * *產黨員的標準,努力為祖國建設多做貢獻。他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寫回憶錄;編纂壹本天文學詞典;我必須寫壹些研究論文。只有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我們才能完成它。同時,他還經常去北京天文館,關心天文館的建設,給年輕的天文學家傳授天文知識和工作經驗,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