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唐朝人是怎麽過端午的

唐朝人是怎麽過端午的

古籍中記載,唐朝的

粽子除了用粳米之外,還有粟子、大棗等配料。唐朝京城長安的百姓在端午節時常吃壹種特殊的“百索粽子”。人們通常把粽子纏上許多色彩絢麗的絲線、編織著花紋的草索,所以稱之為“百索粽子”。而且這天,唐朝長安的皇宮中還往往要趕制出許多粉團粽子,讓人們用小角弓去射,誰射中就送給誰吃。

賽龍舟。相傳因屈原當年投江後,曾有許多的船只前往打撈,漸漸就形成了在端午節賽龍舟的風俗。唐朝也不例外,當時,在南方過端午節就有賽龍舟的風俗。唐朝的端午節在民間還流傳著

互贈禮物的習俗。人們總是要互相贈送彩絲編織物或其它物品。唐太宗李世民在端午節時贈給大臣長孫無忌和楊師道絹扇時說道:“庶動清風,以揚美德。”唐朝的端午節期間,親戚朋友以及同僚、同學之間,互送禮物,已經蔚然成風。

更有趣的是,唐朝的端午節還有

送肚兜的習俗。肚兜又稱“裹肚”、“護肚”,因此這種風俗又稱為“

送裹肚”。肚兜是用紅布剪成橢圓形的,上面有繡花圖案,肚兜的大小剛好護住孩子的腹部,肚兜上有帶子,可以系在孩子的脖子上,左右用帶子捆在腰間。因為端午節後,天氣逐漸炎熱起來了,孩子晚上睡覺戴上肚兜可以避免受涼感冒。人們還特意在肚兜上繡蟾蜍或五毒的圖案,用以避邪,驅除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