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的是文言文,還記得史記上的記的陳勝說的那句話嗎?“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這裏是引用陳勝做平民時的原話。越是古老的時候平民說的話越是難懂,《木蘭辭》是南北朝時期的民歌,《三國》和《水滸》就是明時的白話文,就跟現在的語言差不多了。 其實,現在所說的文言文,是遠古時期人們說話,成文當然與口語稍有不同,但差別應該不大。後來,在文章中沿用下來,而口語變化較大。到唐宋時代,文言與白話的差別就比較大了。後來在壹些文學作品中就用了當時的白話。白話文的普遍使用是在近現代。 其實現在還有壹此地方方言中殘留古人說話的影子,以廈門話為例,“吃了沒有?”,廈門話只說“食未?”。“有沒有?”只需說“有無?”如果問得詳細些:“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廈門話則說“到底有抑無?”
2. 古代人說話說的是文言文嗎古人和我們說話完全不壹樣,古人要是復活我們肯定聽不懂他們說什麽,現在的南方方言更接近古代口語,保留了壹小部分古音方法,所以南方方言很難聽懂,比如吳語、粵語。當然古代也有方言之分的。
古代也有官話,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的壹種***通語,是做官的人便於行政交流必須學習的語言,所以叫官話,壹般百姓如果活動範圍廣也要使用官話,便於交流。當然官話我們也聽不懂。
具體到書面語,妳所說的文言文是古代統壹的書面語,是古代讀書人統壹使用的書面文字,妳說的史官有可能是說民間很多人不會讀書寫字,有文化的人根據他們口語的意思記錄下來。提醒壹下,古代史官寫史不是民間采集,只是從古籍中選材料,妳說的從事民間語言采集的人可能是詩官,就是統治者派往民間收集民間詩歌的官員,《詩經》就是靠這些詩官做成的,他們寫下的基本還是民間的本色語言,但不排除做了文學加工的可能。
總之,簡單的說,官話寫下來就是文言文。古代也有不用官話寫的作品,比如《海上花列傳》是用吳語寫成。
3. 古代是說文言文的嗎
文言文其實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他們的口語是比較生活話的。
就像現代漢語的書面語和口語也有區別壹樣,只是隨著漢語的發展,現代漢語的書面語和口語的差異沒有那麽大了而已。古漢語的書面語即現在所說的文言文因為和人們的日常口差異太大,普通人(沒學問的人)聽不懂,所以近代才會提倡白話文啊。
官話、吳語等,其實相當於今天的普通話和方言,這和文言文是書面語、口語沒關系。古漢語的聲調的確和現代漢語不同,有五個聲調,但是這也只是漢語的語音問題,可以看壹下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史》。
4. 古代的人是不是說文言文自然是 其實與其說是文言文 說成古代漢語 更容易理解點 現代人如果真的穿越到古代 沒點語文功底 是沒法交流的 我們現在說的現代漢語裏 夾雜著非常多的外來詞匯 尤其是英語和日語的外來詞匯 已經完全融入進了我們的生活 不註意的話 還無法區分 比如英語外來語 引擎 雷達 來復槍 吉他 日語外來語 漫畫 經濟 科學 商業 幹部 也許妳會問 為什麽會有這麽多日語外來詞 因為中國早期的偉人 很多都在日本生活過 如孫中山 魯迅 陳獨秀等等 古代漢語則完全是漢人自己創造的文字 與現代漢語 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