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朝廷選試書法,全國數百人赴京應試,僅選中八人,來自德平的郭諶名列第壹,詔封武英殿中書事。郭諶著有《草韻辨體》,刻有《四體千字文》,他的《西山漫興卷軸》被世人稱為詩書畫“三絕”。其書法當時可謂名揚京城,譽享全國。
郭諶,字信夫,號盤滸居士,明朝著名書法家,德平郭家村人,生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他少有大誌,熟讀四書五經,20歲為廩生,後補弟子員。正德三年(1508年)朝廷選試書法考中第壹,升任武英殿中書事。嘉靖年間,明世宗命郭諶將京城廊廟、殿匾重寫了壹遍。傳說郭諶寫“太和殿”時,少寫了壹點,誤成“大和殿”。當明世宗領著眾臣,依次欣賞郭諶筆體時,見到“大和殿”壹楞,眾臣都為郭諶捏壹把汗。只見郭諶不慌不忙,拿過壹支羊毫大筆,放在墨池中吸飽醮滿,信手拋去,正好落在“大”字下邊,不偏不斜,變成“太”字。眾人齊聲喝采,明世宗順口說道:“好壹個飛筆郭盤滸。”從此,郭諶書法名聲揚於京野,名門望族,家中沒有郭諶的字就覺的不體面,登門求書者絡繹不絕。廊廟名殿匾額,俱請郭諶重寫;名門巨室,都想收藏他的書作。
郭諶書法,精思巧構,風格幽標。他的書法著作《草韻辨體》嚴整含秀,清逸超群。“先盤滸之書,非《草韻》無以傳,後盤滸之書,無《草韻》無以法。”歷代皇帝都把《草韻辨體》墨本珍藏於皇宮。在郭諶謝世十年後的萬歷十二年(1584年),明神宗為《草韻辨體》作序:“先朝中書官郭諶,所輯《草韻辨體》,自漢迄元,諸體略備。音以字系,字以類從,旁箋主名,用使披覽。爰命善書者重加摹寫,付之纂刻。朕觀其霞舒雲卷,壁合珠聯,貫六轡於翰途,匯萬派於筆海……自有草書以來,此其總萃矣。”他的書法作品《八分》、《集二王》、《草決百韻》、《四體千字文》、《同升歌》、《晉唐名賢法帖》、《同升義會序》等刻石,都為後世書法名家競相珍存。
郭諶《四體千字文》摹刻上石後,書法名家竟相題記。戶部許贊評其“真”卷說:“古今真書(註:楷書),歐陽率更《九成宮帖》不可尚巳。德平郭信夫《真書千字文》,於率更體法宛然得其切要,真而不雜,正而不陂,銀鉤鐵畫,玉潤金生,其氣度嚴毅,其款象整肅,使入歐帖,殆難辨其先後耳。有誌於真書者,其尚體諸。”虛山席評其“草”卷說:“山東郭諶氏,以書法名。近草壹帙,好事者買燕石刻之,爭相摹拓,間無虛日。則斯刻也,其將與《永帖》同傳矣。”通政使海岱陳經評其“隸”卷說:“以書法名家者,代不乏人,然皆擅美壹藝而已,盤滸郭子,於古書法,乃能諸體鹹備,眾妙並臻,非直長於隸也,可弗謂集大成也哉。名世非難,傳世為難,茲刻也傳,其可久矣夫。”左通正穎川杜楠評其“篆”卷說:“周籀秦篆,依稀軌蹤,許慎後悖戾古法,遐乎邈矣,盤滸子憂之……訂偽稽誤,劃蕪燭俗,篆千字文,刻貞瑉焉。噫嘻休哉,千遠萬今,續古真形要妙,六義殫彰,盤滸是帖,何但有功周秦耳矣。”
郭諶書畫傳世作品有《西山漫興卷軸》。其時,大司徒陳東渚、南京吏部少監許石龍是當時德高望重、文采名揚的書畫家。二人崇尚郭諶盛名,特邀其同遊西山,誦詩論書,結為忘年交。郭諶當場作《西山漫興圖》,上有題詩,書有七體,被稱為詩書畫“三絕”。《德平縣誌》載有郭諶《同升歌》壹篇和《題西山漫興圖》原詩三首。其中壹首寫道:“佛寺西林勝,人家亂石巔。面溪開水閣,逐嶺布山田。磐自雲中出,僧從樹杪穿。江湖興何限,俱落酒杯前”。足顯作者的才氣與風致。
郭諶為人明達深智,處事氣度不凡。進京為官後,與當時書法才子隆子文、張貫之、馬文清、李文象結為至交。他教育有方,作過三部尚書的葛守禮即出自其門下。萬歷二年(1578年)五月,郭諶奉命來山東巡視慰問,耄耋之年執行公務,所到之處,又加書畫勞累,至兗州病倒。回到故裏當夜即逝去,享年91歲,歷經明代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歷五朝。郭諶被安葬在德平東郊,葛守禮為恩師作了墓誌。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德平郭族為郭諶墓補建了石碣。德平光緒甲午科舉人王炳輝為作墓表,並題寫了“跡追鐘王”的碑額。
郭諶為德平鎮郭家村郭姓五世,兄弟十二人排第八。其長子郭文郁,承襲武英殿中書事,長光祿署丞;次子郭文成,隆慶庚午(1570年)科舉人,致力繼承父誌,興先人事業。目前,郭諶的《四體千字文》、《同升歌》、《同升義會序》與“循天理”橫匾、“道為真事業,身是小乾坤”聯,留傳於世,現珍藏於臨邑縣文化館。